十一五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
一、“十一五”xx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十一五”xx工业经济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等各种因素带来的困难,提出了“强工业、保增长”的目标、采取积极措施,开拓创新,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努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标志着xx工业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一)“十一五”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工业经济总量增加,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经济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预计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078.8 亿元(现价,下同),年均递增16.7%,工业增加值完成1646.3亿元,年均递增14.6%,工业实现税金1068.1亿元,年均递增14.5%,工业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均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7.4%,工业实现税金占全市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3.8%。由此可见,工业在全市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全市经济止跌、回升、稳步发展和迈上新台阶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实施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实现了“四超”即:非烟工业产值超过烟草;地方工业总产值超过中央省属工业产值;矿电产业产值超过烟草;重工业产值比重超过轻工业,重轻工业比重由2000年的32:68提高到2009年的63:37。推进了项目的合作,培育了蓝晶科技、沃森疫苗、维和制药、爱西贝特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这标志着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工业科技创新水平得到提升。自1985年工业投资首次突破1亿元以来,直到1993年,全市工业投资突破10亿元大关。2000年工业投资达到10.3亿元,“十一五”期间预计累计工业投资达到429.3亿元。从2005年以来,每年的投资超过50亿元以上。工业投入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我市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目前,已建成国家、省、市技术中心22个,推进了20项全省关键技术的研发;拥有44户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个中国名牌产品和36个云南省名牌产品,成为除昆明外拥有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名牌产品最多的州市。
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八大产业初步形成。卷烟及配套产业:“十一五”期间红塔山品牌销售突破838.3万箱,xx烟突破219.5万箱,红塔集团税收贡献达1227亿元。滤嘴棒厂、水松纸厂等烟草配套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顶尖的卷烟辅料企业。矿电产业:充分利用铁、铜、镍、磷等资源,逐步形成采、选、炼、轧完整的产业链,改变了原来“小、散、弱”状况,把我市的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生物制药产业:初步形成以新药为龙头,以普药为基础,以原料药为后盾、以疫苗产品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批以沃森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至2009年,全市13户药品生产企业,拥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250多个,实现生产药品品种100多个。装备制造业:数控机床产业园建设步伐加快,以台成精密机械为龙头,以商招商,引进加密零部件和板金件制造,创造条件形成数控整机生产平台。依托通变电器,把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做优做大,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中小型变压器、特种变压器和高低压成套设备的生产、出口基地。五金机电制品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云工建筑机械、金鹿拖拉机、宏伟农机等一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以光热光电为重点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成为xx具有独特优势的新兴产业。依托蓝晶科技、云锡同乐、太标太阳能等,形成新型光电子材料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实现产业集聚。实行政府推动家电下乡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大力推进建筑领域100万台太阳能应用。依托汇龙科技,以锂电池材料为主的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能材料,应用到摩托车、汽车等领域。食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促进食品加工提档升级,培育出了以达利食品、宏斌酱菜为代表的一批重点骨干企业,51户酱咸菜加工企业的92个产品获得了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宏斌“小米辣”全国知名,“玉林泉”成为国字品牌,全市农产品加工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纸制品及印刷包装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使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变,纸制品及包装印刷业不断发展壮大。包装印刷积极发挥与卷烟配套发展技术的趋势,按照印前数字网络化、印中高效化、印后精美防伪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工艺技术的创新开发新产品。建筑建材业:以水泥、钢材、陶瓷建材为主的建材业迅猛发展,易门依托资源优势,引进外地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建筑陶瓷业集聚发展,培育县域支柱产业。
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在推进园区建设中,科学编制总体规划和控制性祥细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采取多种方式创建良好发展环境,引导生产要素快速聚集。研和工业园区实施政府授权管理、园区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的封闭运行机制,使园区得到了较快发展。全市初步形成红塔、研和、通海、易门、华宁和xx高新区等重点工业园区,入园企业608户,规模以上企业185户,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户,省级3户,从业人员9.1万人,入园企业年实现产值62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8%。
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顺利实施。“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决策中,坚持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成功引进昆钢、云锡、云铜、云天化、云电、泰国tcc、法国摩迪等一批重大战略合作伙伴,整合资源,积极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矿产资源深加工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一批大项目迅速崛起,相继建成昆钢800万吨铁矿采选、40万吨焊管,玉钢200万吨钒钛铁、云铜大红山铜矿采选、云锡5000吨金属镍等项目,对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不断推进。按照可持续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市、环境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工业领域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搞好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到2009年,全市实现清洁生产的企业达到132户,占规模以上企业的40%,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6%。落后产能淘汰逐步推进,全市争取到国家财政淘汰落后奖励资金5913.9万元,已关闭淘汰水泥机立窑17座,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35万吨,关闭淘汰18座炼铁高炉246.4万吨落后产能及4户铁合金企业、1户焦炭企业两座炼焦炉。初步构建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实现工业经济平稳协调发展的常态运行机制。
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我市以电子政务为核心,加快推进信息化进程和信息产业发展。先后完成市政府门户网站、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96128呼叫中心、全市电子公文交换平台和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等一系列信息化工程。全市累计主动公开政务信息27大类75503条,96128呼叫中心共计呼入电话30111个,转接次数达18751次,日均转接72次,转接成功达92.42%,满意率达96.99%;政务信息网络查询系统累计受理事项716项,办结率达100%;全市通过各种方式接入电子政务网实施电子公文交换工作的单位总数达1310家,全市各级各部门通过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收发总数达3993433份(发文201653份,收文3791780份)。建成了三个固定站、6个远程遥控站为主,集信息化、自动化为一体的无线电监测网,各种无线电业务得到全面应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总量不足、发展不够仍然是xx工业经济的主要矛盾。我市2008年在全国285个地级市以上城市生产总值仅排157位,市域内县区之间工业产值相差近30倍。虽然我市人均gdp达4000美元以上,但与沿海广东、浙江相比差距较大,与昆明、曲靖相比,差距在拉大。
二是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我市的工业除卷烟外,矿电是支柱产业,但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资源型、初级产品型特征明显。随着矿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市具有一定优势的铁、镍、铜、磷等四大矿产资源可供给服务年数有限,能源供需矛盾日益显现,经济增长对外依赖性逐步加大。全市主要矿产勘探储量增长低于开采量增长,开采量增长又低于消费量增长,资源勘探与采掘供给不对称,矿产资源回采率低,共伴生矿资源综合利用率不到20%。在生产消费快速增长和自我保障程度降低的双重“挤压”下,资源供给形势严峻,铁矿、磷矿两大主要矿石原料70%以上靠外购,30%以上的铜矿也要靠外购。
三是工业投资不足,增长后劲乏力。我市工业投资虽然每年都有增长,但投入总量较小。“十一五”时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社会投资总额比重由2005年54.9%逐年下降到2009年仅占34%,下降了20个百分点,特别从2007年我市工业固定资产投入继红塔集团技改、昆钢100万吨钢铁、云锡集团5000吨电解镍等大项目建设投入完毕后,没有新的重大项目建设支撑,直接影响后期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力度。
四是非烟工业效益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烟草是我市工业发展支撑的主导行业,2000年烟草业占gdp的比重是50%,而非烟工业比重仅占10%;2009年,烟草业占gdp的比重是37.5%,非烟工业也仅占到20%。十年发展非烟工业在经济总量中也仅上升了10个百分点。而且在非烟工业结构中,支撑增长的主要是资源型、能耗性矿电产业,轻工业发展速度缓慢,比重较低。
五是中小企业贷款难,资金融资渠道狭窄。担保公司担保收费比例过高,收取10%的贷款保证金,增加融资企业的负担;反担保措施过于严格,融资企业难以接受;银行考虑自身的风险防范,一方面贷款审批权限上移,另一方面审批手续严格;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不健全,难于获得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担保公司担保能力较弱,2009年担保金额6.8亿元,担保率仅为22%,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突出。
六是项目建设审批难、落地难问题依然存在。《国务院批准发改委等部门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出台后,国家对土地调控政策和管理力度不断加大,土地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市工业项目建设的重要因素,用地指标难以落实或土地征用周期过长,直接影响项目建设进度,部分项目由于土地不落实,无法进入实质性阶段或转移到其他地区。同时地方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大,环评手续耗时过长,造成部份项目不能如期开工建设。
七是淘汰落后产能压力较大。2010年,我市淘汰任务较为繁重,按省规定的淘汰计划,涉及25户水泥企业31座机立窑,271.5万吨落后水泥生产能力和9户钢铁企业9座炼铁高炉,产能134.3万吨。在目前一时难以培植起能够贡献如此巨大产值和增加值的替代产业的情况下,全面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全市的经济发展。
二、2010年主要工作
(一)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1-10月,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908.8亿元,增长2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48.9亿元,增长16.2%。1-9月,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72.5%,拉动gdp增长9.4个百分点。增速与增量实现预期目标,为确保全年工业经济发展和全面完成“十一五”工业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成效明显。重点推进省工信委确定的“212”工程项目和市经委“531“投资计划,着力推进64项在建重点项目建设,争取早日竣工投产,努力推进49项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加快71项已开展前期项目的工作力度,尽快开工建设,有针性地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加强项目储备工作。太标100万套太阳能热水器、蓝晶科技240万片蓝宝石基片、沃森疫苗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使工业投资结构有了新突破。截止目前,已认定前列电缆、红塔彩印包装、宏斌绿色食品、昆钢制管、甜馨食品技术中心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企业技术中心达26户,天宏香精香料、玉林泉酒业、自强集团已列入2010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验收计划。并积极推进自主创新产品计划中通变电器集团非晶合金变压器、汇龙科技铁酸锂电池材料、恩典科技高精度跳步烫印设备等新产品开发;推进新蓝景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实施;加快玉林泉酒业、万绿生物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建设。中缅石油管道石油炼化深加工项目规划正在稳步推进。1-10月,全市工业投资完成68.8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非电完成投资62.2亿元,增长34.7%。工业投资增速呈下滑趋势,比一季度下滑13.1个百分点,比二季度下滑17.3个百分点。
(三)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实施产业聚集带动发展。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实施产业聚集带动发展。加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完善工作。全市10个工业园区规划面积达203.9平方公里,分别形成了以烟草及其配套、生物制药、有色、钢铁、绿色食品、五金机电、陶瓷、磷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为特色的10个主导产业集群。1-9月,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28亿元,工业增加值68亿元,入园企业户数达762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8户),就业人数达10.7万人。提高工业园区配套设施水平、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加速企业入园步伐,各工业园区按照相关要求,采取多种模式建设标准厂房,预计今年完成标准产房建设145万平方米。
(四)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上规模、上水平。年初我委提出了“2010年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 225.7 亿元,增长20%”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实施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服务。着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组织筛选一批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推进节能减排和带动性强的劳动密集型、创新型重点项目。同时,确定100户市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在资金扶持、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与重点支持,尽快培育发展成为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1-9月,全市非公经济户数达到9.2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7.2%,工商登记从业人员达35.98万人,增长22.8%;预计实现增加值163.4亿元,增长20.6%,上交税金21.2亿元,增长27.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6.7亿元,增长16.1%;实现进出口总值2.1亿美元,增长94.6%。预计2010年,从业人员36万人,增长9%;实现增加值225.8亿元,增长20%,上交税金25.5亿元,增长15%。从业人员、增加值、上交税金三项指标预计完成全年计划的100%、116%和106%。
(五)积极抗旱救灾,保生产、保民生。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xx市经济委员会高度重视旱灾情况,委领导深入旱灾地区进行调研,积极抓好受灾地区的水、电、能源协调工作。采取错峰供电等措施缓解电力紧张,并组织经委系统干部职工和全市工业企业积极捐款捐物,支援受灾地区,实现保生产,保民生的目的。xx市共有189户工业企业参与抗旱救灾捐款活动,筹集捐款2303万元。
(六)强化经济运行协调。坚持每月经济运行分析制度,建立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情况的监测网络,加强对重点企业、行业、产品、项目的监测,及时掌握动态情况和信息,准确把握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加大对煤、电、油、运、资金各企业生产要素的协调,努力争取增加计划用电电量指标。通过协调,用电负荷由87万kw增加到98万kw。全市1-10月省网供电三创新高:最高负荷达138万kw;最大日供电量达3300万kwh;供电量达73亿kwh,比上年同期增长21%,增幅是实施计划用电以来最高的一年。为拥有余热发电设备的企业创造条件,办理手续,尽快发挥余热发电的补充作用。1-10月,全市余热发电量达2.13亿kwh,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8%。强化铁路运输管理,提高装卸能力,货运量达到238.2万吨,比去年同期的207.1万吨增加31.1万吨,增长15.1%,其中,运出量达到57.6万吨,同比增长54%。在报废汽车管理工作中与财政、环保部门通力合作,及时将补贴资金发放到车主帐户,共对248户车主发放补助资金317.1万元。
(七)加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推动银企合作。今年上半年,全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12户)完成担保笔数219笔,涉及177户企业,新增贷款
十一五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规划
本文2010-11-27 19:53:12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2040.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