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0年植保植检工作总结

栏目:年终总结发布:2010-11-23浏览:2570下载152次收藏

    2010年,我县小麦条锈病、水稻二化螟继续发生,稻飞虱大发生,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业务站的指导和有关单位的支持配合下,紧紧抓住“防病治虫保丰收”这一中心,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针对病虫发生特点,以抓准确预报为基础,行政措施与技术措施相结合,层层落实责任制,促进了防治措施的贯彻落实。同时,根据《植物检疫条例》,严格按照程序对杂交水稻制种和苗木繁育进行产地检疫。通过有效地开展工作,控制了病虫害的危害,保护了农业生产安全。现将本年度工作概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情况
   (一)主要病虫发生特点
    1.小麦条锈病 由于当前条锈病优势生理小种对种植的小麦品种仍表现为强致病性,小麦条锈病在我县继续发生。今年的特点是初发时间明显推迟,发生程度比去年减轻,全县各镇发生蔓延情况基本相似。
    以往年份我县都是在11月底至12月底发现初始病株。今年我县小麦条锈病的初见期推迟到了2月份。根据4月底统计,全县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3.6万亩次,相比去年发生面积8.02万亩次,降低了约54%。
    病情指数在10以下,产量损失在5%以下的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90 %以上。今年在防治上仍然采取前期“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大面积适期防治,根据病情施二、三次药。
    2.小麦赤霉病  由于4月上旬扬花期间出现连续晴好天气,尽管菌源量充足,但发病较轻,发生危害程度为3级。4月下旬病情普查,未防麦田病穗率为0-26%,发生危害较轻。小麦白粉病发生较轻,但比去年稍重一些。小麦纹枯病发生仍极轻。
    3.小麦蚜虫 受降雨降温频繁影响,麦蚜的迁移、繁殖受到了抑制,穗蚜发生较轻,发生程度为中等,与去年发生情况相近。
    4.油菜蚜虫 苗期降雨较多,对蚜虫发生有一定抑制作用,苗床施药防治开展较好,栽后通过防治,大田油菜前期蚜虫得到了有效控制。3月中旬后,降雨较多,抑制了蚜虫的发生,后期油菜荚果上蚜虫危害轻,全年油菜蚜虫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较去年减轻了11.5%。
    5.油菜其他病虫害 菌核病上年发生极轻,菌源残留低,今年在油菜开花期降雨不明显,菌核病发生较去年有所减轻。霜霉病发生较轻,与去年相近。白锈病发生程度轻,由于前期结合防治蚜虫进行了兼治,有效控制了其发生,在成熟时普查,很难查到“龙头拐”。
    6.二化螟 今年我县二化螟的二代发生比去年重,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代发生期间,气温低,降雨多,增加了防治难度,对一代的防治效果下降,一代残虫量较高,从而使二代发生的基数较高。其次,许多农户在防治二代二化螟时,没有严格按照水稻破口见穗5%-10%这个关键时期施药,造成防治效果不佳。全县二化螟最终总发生面积36万亩次(一代和二代,包括秧田),防治面积36万亩次,挽回损失5100吨,实际损失320吨。
    防治策略和效果上,一代采用“普治秧田、本田,压一控二”的措施,二代防治采用在7月下旬至8月初破口始穗期施药。防治后,大面积平均一代枯心率为0.15%,二代白穗率控制到0-1.1%,加权平均为0.06%。
    7.稻瘟病 目前水稻品种多,对稻瘟病抗性良莠不齐,部分农户选购种植了抗病性较差的水稻品种。另外,我县及周边县市区是水稻制种区,部分农户串换Ⅱ优等不抗病品种的情况,会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今年5月上旬在部分乡镇大田中查到了叶瘟,但今年全县稻瘟病整体发生程度极轻。
    在防治策略和效果上,移栽时对未发生的秧田施用丰登、三环唑,已发生叶瘟的秧田用富士1号或稻瘟灵,结合秧田一代螟虫施药一道喷施。同时大力推广上述药剂浸苗;在水稻破口见穗期,对未发生叶瘟的田块,用丰登或三环唑,在破口期施药一次;已发生叶瘟的田块亩用富士1号或稻瘟灵,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施一次药。穗颈瘟发生为害轻,8月中下旬普查,全县穗颈瘟很难查到。
    8.稻飞虱  今年稻飞虱在我县大发生,其发生以白背飞虱为主,发生特点是发生早、点多面广、发生早,今年7月15日我县在田间查到虫,7月20日在金山镇骑龙村查到达标田块,大面积水稻还未圆杆,相对于2007年和2009年在水稻抽穗至灌浆期才能查到达标田块早近30天;点多面广,7月23日又在略坪镇玉林村查到达标田块,7月26-28日植保站在鄢家镇长堰村、新盛镇金铃村、慧觉镇漕沟村、金山镇谭家坝村、调元镇百花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10年植保植检工作总结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