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乡镇委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2010年是灾后重建的决胜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镇深入学习十七大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了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经济社会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全镇社会政治稳定。截止目前:灾后农房重建7523户已于“4.30”前全部结束,入住率达100%;灾后城镇住房重建98户已于“9.30”前全部完工;村级阵地建设等6个业主项目已于“9.30”前开工或完工;湔江水景观工程等协助项目已完成征地拆迁并交付业主。年底前全镇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600万元,人均gdp达1218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5000万元;财政收入可达570万元,比上年增加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到 10000 万元,比上年增加10%;对外招商引资可实现5000万元,比上年增加13%,新增规模企业1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53元,增幅达18%。
一、2010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为目标,基本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面对“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任务,镇党委政府不畏艰难,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施工的重建原则,有力有序快速推进灾后重建项目,确保各时间节点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1.千方百计加快城乡住房重建。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要求镇村组三级干部做到“三个100%”:对重建政策熟悉度要达100%,对农户宣传做到100%的明了,对农户咨询要做到100%的解释清楚;力求达到“四个一致”:思想一致、政策一致、宣传一致、上下一致;认真开好“四会”:镇村干部大会、村组干部会、代表议事听证会、农户大会,并要求班子成员亲自参与、驻村干部亲自宣讲、村组干部逐户解释,通过“1+1”的宣传形式,增强了农户重建自信心,争取了工作的主动性和时效性。二是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立足于宜散则散、宜聚则聚、以人为本的原则,从选举业主委员会,到确定重建户型,再到联系施工队子,都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不搞一刀切,党委政府则做好台前幕后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以此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重建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三是加快重建验收及资金兑付。镇上抽调机关干部与兴隆公司工作人员组成农房质量验收小组,加大质量监督,严格验收标准,及时兑付重建资金,确保了重建质量和速度。四是加大重建中矛盾纠纷调处。镇村调解员不定期深入村组、集中点、农户走访排查,主动了解掌握反馈稳定信息,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并要求驻村干部、村组干部、司法、重建办人员必须到位全程参与、积极协助矛盾纠纷调解。五是加快“六进村”配套设施的跟进。镇上大力宣传、主动协调,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的协调和监管作用,确保了全镇77个集中点的“六进村”工程在”5.12”前全部结束。六是严格执行灾后农房重建宅基地使用政策,不突破标准、违规占地;积极开展旧宅基地复垦工作,全镇复垦面积可达1350余亩,坚决杜绝 “一户两宅”和闲置撂荒现象;七是加快提高入住率。为引导农户尽快入住,镇团委牵头成立了灾后重建志愿者服务队,加大宣传引导教育帮助,全镇城乡永久住房入住率均达100%,同时加强城乡永久性住房建设综合管理,杜绝发生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确保群众安居乐业。
2.想方设法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各项目落实到班子成员,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从立项到竣工验收,进行全程督促指导协调。二是充分做到项目程序合法、资料完善。严格按照市委政府加快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切实做到项目程序合法、资料完善、加快实施、规范推进精神,加快而不冒进,落实而不违规,有力有序合法地快速推进灾后重建项目。三是抓好项目征地拆迁。牢固树立速度创造效益的观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做好宣传全覆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征地拆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项目落地;对群众的补偿一分不少,拆迁的期限一天不延,力求达到“三方满意”(群众满意、施工方满意、政府满意)。四是抓好质量监管,争当优质工程。每一个灾后重建项目,都成立一个质量监督小组,监督小组每天必须到现场实地查看,做好现场日志。同时加大对监理单位的协调,强化监督管理,确保灾后重建项目建成放心工程、民心工程。截止9月30日,我镇6个业主重建项目,已完工的分别是菠萝村特色村落打造、村级组织建设,正在紧张施工的项目分别是市镇道路及排水管网建设、政府政权建设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集贸市场维修,乡村垃圾转运站因各种原因正在积极筹备。
3.防微杜渐强化资金和项目监管。突出抓好灾后重建资金和专项资金运行监管和项目招投标,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项目管理规范,灾后重建廉洁。首先是加强领导,责任到人。镇党委政府加强了对重建资金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镇纪委书记为组长的重建资金监督小组,各村(单位)也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其次是出台了一批抗震救灾各项资金监管规章制度,如:《灾后农房重建资金管理制度》、《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管理制度》等。第三是坚持对大宗物资和大笔开支党政班子集体会商,党政主要领导一支笔签字,严把出口关。第四是狠抓资金管理,坚持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对各项重建救灾资金实行跟踪调查和全程公示。今年,共收到各种恢复重建资金8166.52万元,支6848.53万元,都顺利通过中央、省、市各级的严格审计,未发现一例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确保了“阳光重建”、“廉洁重建”。第五是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和要求, 财政所建立专账专户,严格资金拨付管理程序要求:一是按合同约定分期拨款;二是必须有施工方或中介机构提供的正式票据;三是工程进度款的拨付必须由施工方提出书面申请并有监理公司签字认可后方可拨款。第六是狠抓项目监管,始终把项目监管和质量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工程建设规范和工程招投标制度,坚决杜绝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确保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历史的检验。
(二)以“重返十强县”为己任,加快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强农固本,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基地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采取龙头企业牵动,惠农政策促动,科技力量拉动,蔬菜协会带动等措施,推进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一是做好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今年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支出271.63万元、油菜补贴21.5万元、小麦补贴3.8万元,切实增强了种粮积极性,增加了农户收入;二是抓好新科技、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以种植优质粮油和无公害蔬菜为主,优化品种结构;加大粮油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推广力度,提升农业效益。三是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适应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需要,积极与市劳动部门及省内外企业联系,全方位提供各种劳务信息,大力组织农民工参加各种招聘会。今年共培训农民工7000人次,集中转移劳动力300余人。四是大力推广产业化、规模化种植。油菜制种面积达3300亩,水稻制种面积达53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 43000亩。五是抓好农业项目的落实,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泰和村和双石桥村“新增农资综合补贴项目”为载体,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渠系27.5公里;以“安民增收项目”为依托,加大无公害蔬菜基地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市级相关政策,加快“8.13”水毁工程建设,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六是加快推进农产业化进程,以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恒源油脂为龙头,做大做强以什邡泡菜厂、龙华食品厂、宇豪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面向社会、瞄准市场,狠抓产品升级换代,推进农产品深加工。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深挖工业经济发展潜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镇工业强镇战略目标,大力培育市场主体,扶持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创名牌。一是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对企业的服务,维护好企业合法权益,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撑,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实现政企共赢。二是大力实施企业技改项目,发展壮大企业规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增天然气井2口;全面完成什邡泡菜厂4万吨蔬菜深加工重建项目、什邡市**镇树林蔬菜食品厂3万顿泡菜生产线、峨鹰水泥
2010年乡镇委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本文2010-11-23 11:26:15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1704.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