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区经济发展的一些看法和政策建议
本篇文章仅仅是基于我所看到、听到、了解到的事情和内容,并结合我自己对经济发展的一些看法和想法所写,个别名词的解释也借鉴了网络上的定义。囿于我自己的见识和了解的情况的限制必然存在很多认识不正确或不准确的地方,个别内容也显得过于简略,希望能够获得原谅。
本篇文章主要是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展开来论述,而没有过多的叙述我们的成绩,事实上,我们保持年均20%工业增长已经很不容易,已经是我们最重要的成绩,但我想多说问题,因为问题才是我们发展的动力和台阶。
一、大武口区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面临的问题 (一)目前大武口区的各产业发展情况 1.第一产业
农业已经相对萎缩,2009年农业占gdp得比重仅为1%。农业萎缩的原因有土地被占用的原因,有农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我们并没有将农业作为一个发展重点的因素。而事实上农业不仅能提供城市饮食所需要的蔬菜,还能为城市提供苗圃和花卉,能为大武口区的绿化提供树苗和草坪的繁育。我区每年的苗木采购资金就达1000多万,而来源的90%都是外地。另外,农业也能为轻工业,比如食品加工行业、酒业提供原料。
2.第二产业从宏观情况看:
“十一五”以来,我区工业经济年均增长20%,2010年我区工业增加值预计为70亿元,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0%以上,一、二、三产业的构成比例为0.5:72:27.5。
我区当前的工业产业结构为:以煤炭开采加工为传统产业,以新材料、煤矿机械制造、特种汽车制造和新能源为主的新型产业两大部分。
从工业产业结构水平看,煤炭开采及加工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58%(2009年数据),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占工业经济总量的23%(2009年数据)。因此主体仍然是资源依赖型产业,新型工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从微观产业的结构看:
煤炭产业主要以洗选加工为主,缺乏煤炭的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因此从煤炭所获得的附加值很低。煤炭市场凌乱,小型加工居多,大型的有技术和资本实力的太少,面对市场的竞争能力差。
新材料产业,主要是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的钽、铌、铍、钛及其合金加工材料,华亿镁业的镁及镁合金,海力电子的高压电极箔材料。
我区新材料产业的特点是:原材料属性强,而且产业类别少,并且与本区其他产业的发展联系不紧密。
煤矿机械制造产业是我区的传统强势产业,重点企业为天地奔牛公司、西北煤机公司、三一骏马公司,其中天地奔牛主要生产刮板输送、转载机、破碎机、及矿山设备,西北煤机公司主要生产皮带输送机,三一骏马主要生产防爆电机。
煤矿机械制造产业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成套装备的生产能力,而当前煤机市场已经呈现由"单机制造"转向"成套装备"的竞争态势。大型化、智能化以及成套装备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和市场热点。另一方面,我们还没有开发煤矿机械制造在其他领域,如汽车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研究和制造能力。
汽车制造产业目前以宁夏三庆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为龙头(预期内还有中国青年汽车集团公司),重点发展特种汽车、轻型汽车、工程机械等,目前还没有形成制造能力,并且缺乏自主研究能力。
新能源产业,以宁夏日晶电子科技公司和宁沪太阳能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及电池组件、风力发电设备等项目,配套建设150mw太阳能光伏电站、多晶硅拉晶炉、单晶硅切片机及坩埚铸锭炉、太阳能电池切片及电池组件等光伏产业项目。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且缺乏自主创新和制造的能力。
3.第三产业上半年我区第三产业(服务业)gdp占全区gdp比重的30%,共有户数1万多户,从业人员2.8万人,已经基本形成餐饮、娱乐、商贸、房地产体系。
而存在的问题:小规模多,大规模少,总量少,行业零散、自主化水平低、缺乏特色服务业、商品档次低、产业化程度低、无专业市场、未形成产业链、农村服务发展滞后。
4.园区建设目前有石嘴山开发区和隆湖经济开发区,其中石嘴山开发区主要建设四个产业示范基地: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煤机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特种汽车制造产业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另外规划建设常胜煤炭加工区。
(二)大武口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
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制造类产业,需要一个长周期的发展,而目前我们还缺乏这样的一个规划,从而我们对于产业的选择和支持,局限于我们招商引资的结果。我们的主导产业还不够明晰,也缺乏明确的产业政策。从某种角度上说,我们刺激产业发展是相对被动的,这里的原因主要是发展压力,这制约了我们从长远来进行当期布局的积极性。
2.我们目前的产业格局和发展水平还不能很好的体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两化融合,从企业层面讲就是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包括流程重组、机构重组等。有四个环节,两个能力。四个环节是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制造,内部的管理,外资资源的管理,市场的营销;两个能力一个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尤其是节能减排及生产安全,一个是自主创新的能力。
从行业和产业角度讲就是要促进产业的集群、供应链的形成、生产服务环境的完善、各类标准的制定和规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以提供系统集成软件为核心的支撑性产业。
从目标指向上有三个: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资源利用创新;效率,成本的降低、品质的提升、服务的改善、市场反应能力的提升、品牌的造就;可持续,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
而目前我们的发展模式距离由信息化支撑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工业化的水平还不够高,而同时信息化也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三)大武口区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1.财政收入短缺
从财政收入总量看:2009年我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01.68亿,财政总收入3.6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为2.7628亿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2%,全国平均水平为20.8%,全区水平为16%,石嘴山市水平为18%。而我区同期的财政支出高达6亿元。
从财政收入结构看:
财政收入中营业税占一般预算收入的43%,而企业所得税仅占3.34%。同期工业增加值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71.69%。也就是说工业的发展并没有带来财政收入的增长。
原因在于,辖区内几个重量级的企业,例如宁煤,905厂,他们税收直接上缴,并没有为本区财政做贡献,但gdp的核算却在我区。
实际反映的问题,一是我区工业领域的投入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二是刨除掉不能为我区带来财政收入的几家大型企业外,我区gdp额实际并不高。
财政收入的不足对我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就是:政府财力不足,用于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不足,基数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招商引资存在困难。
2.土地短缺工业用地方面,我区工业用地短缺,相对于十二五规划来说,土地面积太小,同时圈地现象严重,在实际的调查中也发现存在部分工业用地闲置的情况。
市区商业和住宅用地方面,如果考虑到将来发展的高空化,那么便存在大量的可转化利用的土地。
3.人口密度小、人才资源缺乏我区人口为26万,土地面积100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为258人/平方公里,而2002年我国城市人口平均密度为754人。因此,我区人口密度偏低。而人口是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潜在因素。
我区人口的基本素质相对于西北地区来说相对较高,但与新型工业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表现就是人才资源缺乏,包括各领域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有必要探讨如何将增加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这二者结合起来的人口政策。
4.发展的体制机制不顺畅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辖区内缺乏土地、规划等办事机构,其他一些机构虽然有,但事权和责权不统一、有责无权、有名无实,管理服务必然不到位、工作效率亦低下,严重影响项目的引进和发展。以国电宁夏阿特斯光伏电站项目为例,该项目土地手续办理了5个月仍旧没有办下来。
而且各个县区的产业定位不明确,存在相互争抢项目,恶性竞争,这又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收益。
5.缺乏可控的煤炭资源虽然我区有闻名世界的太西煤,但是煤炭的控制权并不在我区,因此,为我区带来实际收益很有限。
二、大武口区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一)大武口区发展的优势
1. 我区是个移民市区,市区人口的70%以上为外省人,这有利于我们推行对外开放,也有利于我们引进人才,推行移民的政策。
2. 相对较高的人口素质,有利于我们进行经济建设。大武口区移民城市的特征十分突出,城市化程度高,受教育程度高,有一支数量较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全区拥有大中专院校8所,在培养专业应用人才方面具有优势。
3. 人均收入较高,富裕人数较多,有利于我们发展服务业。
4. 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有利于发展涉煤产业。
5. 我区具有较好的机械加工制造产业基础,有利于我们向多领域发展机械制造产业。
6. 交通运输便利,南距银川河东机场80公里,北距惠农陆路口岸40公里,包兰铁路、京藏高速、109国道、110国道纵贯全境。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基础。
7. 基础服务设施健全,酒店宾馆、城市道路、广场绿地、环卫设施、热电联网、通讯、燃气、供排水等已经具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正日趋完善。
8.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区林木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14平方米,基本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色环城、水系绕城”的格局,为人才的引进提供了生态环境的准备。
9. 水电供应充足,地下水资源丰富,属中性软淡水,适于饮用和工业生产;装机容量为40万千瓦的大武口发电厂,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电力。
10. 区位优势明显。大武口区是石嘴山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商贸中心,也是宁蒙交界的区域中心。
11. 矿产资源丰富。探明煤炭储量23.61亿吨,年产量1000万吨。享誉世界的太西煤储量达6.55亿吨,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被誉为“太西乌金”。硅石、白云岩、铁矿石等分布广、储量足,其中硅石储量达4.3亿吨,是硅系列产品和玻璃工业的优质原料。
12. 旅游资源独特。辖区内有北武当生态旅游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星海湖,贺兰山岩画及归德沟、韭菜沟等多处自然景观。亦临近沙湖。便于发展旅游产业。
(二)大武口区发展的机遇 1.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2010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2010]11号文件),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
会议强调了要在西部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人才开发、经济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社会民生事业、对外开放、区域优化布局等领域加大投入,强化支持。同时提出今后十年大开发的目标是: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因此,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对于我们提高城市发展水平,提高产业水平和进一步强化生态建设,改善民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承接东部产业链转移的机遇2010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意见列出了七项产业,包括:
(1)&
关于X区经济发展的一些看法和政策建议
本文2010-11-09 21:23:25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80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