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11-06浏览:2343下载176次收藏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基层,联系农民群众最直接,面临的问题多,肩负的责任大。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
xx镇现有6个党总支部,39个党支部,106个党小组,704名党员。其中:村级党总支部5个(下辖党支部27个),村级党支部3个,共有党员552名;企业党总支部1个(下辖党支部3个),有党员35名;机关党支部2个,有党员46名;事业单位党支部3个,有党员56名;老干支部1个,有党员15名。全镇60岁以下党员597名,占84.8%,60岁以上党员107名,占15.2%;初中以下文化党员485名,占68.9%;高中及以上文化党员219名,占31.1%。目前,全镇建立了4个党员远程教育点。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组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1、调整充实领导班子。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xx镇党委充分利用村党组织书记换届的契机,及时对xx村、勐啊村、芒海村和腊福村党(总)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下派了1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镇机关干部担任芒海村党支部书记。同时,对工作责任心不强、履职能力较弱的4名村党(总)支部书记进行了换岗。
2、抓好制度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制定下发的各项党建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完善《党支部委员会分工负责制度》、《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联系群众制度》、《党支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党支部党员考评制度》和《xx镇干部职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使民主集中制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机关站所按制度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坚持做好“三会一课”制度,多次组织开展镇党委领导深入基层党(总)支部讲党课教育活动,抓好基层党组织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严格执行《乡镇干部民情恳谈制度》、《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农村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村组干部制度》,党政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农户,解民忧、办实事,领导干部结对帮扶16对,农村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191人。
3、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学习培训,抓好发展新党员工作。采取以村党(总)支部为单位,由镇党委联系领导负责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素质教育”培训工作。把非党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全部纳入2010年镇党委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把具备条件的非党村、组干部吸收到党组织中来。2010年上半年,全镇共有95名入党积极分子接受了培训,24名积极分子加入了党组织,19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台帐,按规定累计发放流动党员证12本,共接转党组织关系11人。按照“抓党建、促工建、带团建”的思路,加强工会、青年、妇女、民兵等基层组织建设,做到“三带”、“四同步”,实现党建目标管理与群团建设目标相衔接,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与群团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我镇党员队伍建设得到了切实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体现。
(二)建阵地,铸牢党员活动平台
1、抓好活动场所建设。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和党员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建设了一批基层活动场所。截止目前,全镇已累计投入248.1万元资金建设活动场所(含活动室)3506平方米,党员10人以上村民小组7个,建有活动场所7个;全镇8个村全部建设了活动场所,并配置了相应的设备;118村民小组有活动场所87个,尚有31个小组未建设活动场所。针对勐啊村委会办公活动场所狭窄,交通不便,不能满足办公需求的实际,xx镇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协调,通过多方努力,共筹集资金50万元,实现了勐啊村委会的搬迁。镇机关建立了一个干部职工书屋,帕亮村、勐啊村分别建立了党员书屋。通过基层活动场所的建设,为基层党员提供了交流学习和活动平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筑牢思想道德建设。在全镇广大党员群众中认真开展“八荣八耻”、解放思想大讨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实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坚持用社会主义理想教育各族群众,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党在边疆的思想阵地。以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及时成立组织机构,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及时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布置活动有任务,落实活动有措施。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进作风等方面开展调研;认真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制定强有力措施进行认真整改。使党员干部职工深受教育,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3、增强国家意识。在镇、村、组党组织活动室、办公室等活动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党旗党徽,在学校、机关事企业单位和村等地方悬挂国旗。目前,xx镇8个村委会、13所学校、镇政府都悬挂了国旗,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镇长、副书记、武装部长和各村党(总)支部书记办公室都悬挂了党旗,设立了3个党员示范窗口。在镇机关、勐啊口岸设立了大型边疆党建长廊宣传专栏,进一步增强边疆党员群众的国家意识,树立国家形象。
(三)聚人心,主动为民排难解困
1、推行“一线工作法”。首先是按照 “干部在一线服务,政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情感在一线培养,成效在一线检验”的“一线工作法”要求,沉下身子,用身影和汗水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其次是认真组织实施“助村帮组促和谐”工程。以镇领导包村,干部职工包组帮组的方式,协助村“两委”,帮助“村民小组”,认真履行好村、组两级管理职责,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如帕亮村“助村帮组促和谐”工程指导员蒋洪彪,积极争取资金为帕亮村委会建起了一间农村党员书屋,为全村党员群众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第三是认真贯彻落实为民服务“五项制度”。分别以行政村和自然村为单位,划分为8个二级民情责任区和107个三级民情责任区,落实民情责任人310人,制作民情信箱9个,民情联系卡1590张,发放民情日记170本,落实民心电话1部。自实施为民服务“五项制度”以来,共走访农户2234户,办好事实事68件,投入资金80.1万元,建设项目12个,化解矛盾纠纷21起。
2、建立三级服务网。积极争取现代教育网络建设项目实施,现已在帕亮村、xx村、勐啊村和镇机关建设了远程教育网络。极大地推进了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进程。
3、大批民心工程有效实施。以“三农”工作为重点,切实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10年6月,相继争取到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进行了田间道路改造、灌溉沟渠修建、农村道路硬化、村组文化活动室建设、贫困户旧房改造、公厕、垃圾池等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群众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4、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调动全村村民共建新农村的积极性,加强从政策宣传、说服教育、带头示范三方面入手,通过请民愿、聚民心、集民智,激发村民建设热情,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目前,我镇已完成新农村建设项目5个,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00多万元。
5、扎实开展关爱农村贫困党员活动。结合我镇实际,制定领导干部联系制度。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挂钩1个村委会,机关干部职工每人挂钩5户群众,村干部每人挂钩联系1个村民小组、联系2名贫困党员,每年为联系村、组困难党员办1-2件实事;制定年度走访慰问贫困党员制度,规定每年镇党委和各村党(总)支部要组织1次慰问贫困党员和残障党员,镇党委每年慰问贫困党员不得少于25户,村党(总)支部每年慰问贫困党员不得少于6户。2010年上半年,共组织慰问农村老党员和困难老党员92人,发放慰问金46000元,发放棉被10床。
(四)固边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推动经济发展。按照“低出橡胶、中出咖啡、高出茶叶”的经济发展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的开发建设,逐步形成了“村村有企业、组组有项目、户户有利润、人人有收入”的良好局面。目前,全镇共有橡胶11万亩,咖啡1.5万亩,茶叶2万亩,甘蔗0.5万亩。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36亿元,有力推动了全镇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镇党委政府在县政府每年安排每村2万元业务经费的基础上,积极鼓励支持各村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如xx村建成了xx宾馆,将原勐溪组闲置农田进行出租,每年可创收入12万元;双相村将原来闲置的1宗30亩土地进行流转,收取流转金35万元,并利用热区资源优势,开垦种植了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乡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