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范研究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10-20浏览:2181下载195次收藏

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工程领域预防职务犯罪已成为廉政建设的重点。加强交通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研究,分析其特点、产生的原因,提出治理的对策,对于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保证交通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职务腐败的特点   

1、涉案金额大,涉案官员大。动辄上百万,成为交通工程建设职务腐败的第一大特点。如:南通市交通局总工程师、党组成员葛苏闽在担任南通市盐通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施工单位、建设承包商贿赂,数额巨大。      

2、涉案环节多。渗透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工程概预算环节、工程立项审批环节、工程招投标环节、工程原材料采购供应环节、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环节、工程施工监理环节、工程竣工验收和决算环节,成为交通工程建设职务腐败的又一特点。  

3、涉案主体多样。既有党政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项目谋取私利,也有相关主管部门、监管部门负责人、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社会中介机构的有关人员。其中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项目的情况比较突出,另外,评标专家利用特殊身份在评标过程当中收受贿赂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4、作案手段比较隐蔽。有的是直接收受财物,有的是以补偿费、咨询费的名义收受财物,有的是本人收受,还有的是让配偶、情妇等特定关系人代为收受,有的是在位的时候为当事人谋取利益,退休以后再收受贿赂。有的收受的是现金、财物,还有的是收干股、红利、房屋和车库等其他形式的钱财。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职务腐败的原因分析  

从个人素质方面看,贪污受贿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质变;从机制和制度管理方面看,现行的权力体制对权力的控制和约束等存有漏洞,使得用权人员有较大的个人随意行为的空间。多起交通腐败案例,暴露出在国家交通投资体制、交通系统权力运行机制、“一把手”监督机制、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干部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的诸多制度缺陷和问题。一些腐败分子钻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不健全的漏洞,谋取私利。加之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监督部门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工作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客观上导致了监督的弱化和管理的盲区。  

三、交通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的管理对策  

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证明,交通工程建设领域中的腐败现象,绝大多数都与招投标法规以及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监督检查不力或失控、党员干部廉洁意识淡薄有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认真分析交通工程建设领域中腐败现象的趋势、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治理交通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新途径、新办法,逐步走出一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交通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的新路子。  

(一)抓好工程项目前期、招投标、实施过程中的廉政建设  

1.注重源头管理、严格招投标履约考核。抓项目源头管理。任何工程项目,不管工程量大小,一律进入招投标市场进行公开招标。工程队伍的报名资格、条件,在附合招标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一律由市公路建设大会战总指挥部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审计、财政、纪检监察、检察等部门共同参与。招标的原则是确保资质高、有资金、有实力的工程队伍进入启东交通建设市场,真正能够担当起项目建设、为民造福的责任。与此同时,工程的底价按规定一律公开,下浮率在开标前三天由指挥部联席会议统一讨论决定后公布。严禁暗箱操作,个人说了算。在投标人资格审查上,除特别规定外,一律采取资格后审办法,以减少或杜绝串标现象。抓招投标考核。现在招投标市场潜规则较多,借资质现象就是一例。一些社会人员往往通过关系借一些资质比较高的企业进入交通建设市场投标,中标以后再进行转卖,造成层层“剥皮”现象。其结果是:一方面扰乱了市场秩序,不能使真正有实力的施工企业进入交通建设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在借资质上化去一定费用,使有限的建设资金不能真正全部用到工程上来,势必对工程的质量、进度等带来问题,也给业主单位在管理上带来很大难度。对此,必须严格履约考核,凡是违反招标文件规定,不履行承诺约定的,一行予以清场,并在全市或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廉政风险防范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