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成功探索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10-16浏览:2592下载295次收藏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成功探索  
——关于“xx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引言  近年以来,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和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不仅在总量上迅速扩张,而且在结构上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已经成为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与现实需要。近年来,xx省xx县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这一领域努力创新和实践,进行了较有成效和借鉴意义的探索,从“兴业保”到“连心锁”,从“惠农通”到“金水道”,其信贷模式的创新,有效破解了涉农机构金融需求量多面广、信用机制不健全、抵押担保不足与金融机构贷款营销难、风险防范难的矛盾,收到了和谐共赢的社会效果,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一、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理论思考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它的实质在于解决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弥补制度性缺失,通过发掘信用资源,解决风险分散和担保问题,激发潜在需求,寻求有效信贷机会,逐步改变涉农金融机构信贷服务的脆弱性,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其农村金融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从需求角度来看,农村金融需求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需求主体是分散与集中并存的,而更多的是较为分散的;二是单个主体的需求量参差不齐,有大有小,而更多的是小规模金融服务需求;三是需求种类具有多样性。因此,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应与多元化农村金融需求相适应,应依据不同层次的需求、生产组织模式,探索不同形式的信贷业务创新开发和推广机制。通过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架构,形成新的信息流,解决融资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寻找生产、流通中的中介组织,形成信用共同体,分散信贷风险;通过授信管理,发展和培育一批忠诚度高的客户,帮助解决逆向选择问题;通过实施有效的风险管控,把风险管理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来把握、操作和实施。   

   

二、xx县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背景  

xx县位于xx南,毗邻xx省xx市,是一个平原农业县,总面积xx平方公里,辖x镇x乡,xx个行政村,耕地xx万亩,人口xx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比80%。由于地上无山,地下无矿,自然资源匮乏,该县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一是以xx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全县涉x企业xx家,固定资产达30亿元,从业人员3万余人,产业集群特征明显;二是以蔬菜、畜牧为支柱产业的农业经济,蔬菜播种面积30万亩,畜牧业以出产肉牛为主。  

在过去的较长时间内,县域经济严重“供血不足”、农村金融“血脉不畅”的现象在xx县比较突出。200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6.4亿元和27.5亿元,全年新增贷款仅占新增存款的24.1%,农村地区人均贷款余额不足1500元。县域金融服务的总体状况是:商业性金融不愿投入、政策性金融无权投入、合作性金融力不从心;政银企信息交流不畅通,项目资源不足;信用环境不成熟,政策扶持和风险规避机制滞后;金融产品单一,总体上还是“存贷汇”老三样。  

对农村金融变革和创新,无论政府、央行还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希望寻找到一个能够撬动全局的支点。在政策引导下,xx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重点,以改善金融生态、完善金融服务、畅通融资渠道、增进银企对接、开发特色产品、培育竞争优势为抓手,多方联动,开始了一场旨在破解“三农”金融需求难题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程。其核心内容就是——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增加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促使农村资源转化为金融信用,并让农村、农民手中的市场资源流动起来,建立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产品模式。  

   

三、xx县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主要创新品种和信贷管理模式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兴业保”贷款  

xx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是2004年10月挂牌成立的xx第一家会员制非盈利性社团公司,其所办理的“兴业保”贷款对象主要是以xx为重点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为了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2005年初,人行xx支行协同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调研和考察论证工作。调研组认为,公司制的纯营利性的商业运作办法,追求利润最大化,担保费用较高,条件苛刻,当地不适合采纳推广;而全部由政府通过财政性投入来建立担保基金的形式,无形中增加了财政的风险,还容易导致企业缺乏市场机制约束、降低生产经营风险意识、产生道德风险等问题。调研报告同时指出,xx企业相对集中,信息对称,企业之间的信誉和经营状况互相比较了解,推行互相担保切实可行;大部分企业设备比较先进,价值较高,一旦发生风险,设备便于处置,采用担保中心反担保形式,可以有效解决企业贷款设备不能抵押、金融部门有资金不能放贷的矛盾。经县委、县政府组织金融部门、法律专家和企业法人代表多次探讨论证,最终确定了信用担保运行办法。  

担保中心按照“入会自愿、互为担保,合作共盈、促进发展”的原则,吸引中小企业入会,募集会员基金。担保中心的基金由财政先期投入300万元,以后逐年追加,入会企业可自愿交纳基金10-50万元。中心开办费、办公费由县财政解决,以减少会员企业的融资成本。县信用联社和担保中心联合对会员企业的资产、经营、盈利和信用状况进行考察,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然后根据不同的等级和入会基金的多少,由信用社为每家企业授信,担保中心在授信额度内,采取“一次授信、分次使用、循环担保”的方式为会员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如:被评为aa级的会员企业最高授信额度为:入会基金的5倍+固定资产净值的16%。如果入会基金为20万元,固定资产余额100万元的话,可以获得共计116万元的授信额度。在授信额度内,企业随时可以申请贷款担保,担保中心在两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担保中心成立以来,会员企业担保基金由成立之初的870万元增加到2985万元,累计为会员企业发放“兴业保”贷款1300笔8.1亿元,余额21929万元。“兴业保”贷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贷款额度高。担保中心会员企业08年综合授信额度达xx万元,单户最高授信额度达xx万元,基本满足了中小企业生产中的流动资金缺口。二是风险低。自2004年运作以来,累计投放贷款8.1亿元,没有一笔贷款形成风险,并成功收回了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xx色织厂等3家100多万元的贷款本息。三是效率高。会员企业在授信额度范围内,只要流动资金不足,仅需担保中心提供担保,一般情况半天之内,信用社即可发放贷款,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四是利率优惠。会员企业贷款执行利率相对同档次的其它农户、商户、企业平均低1.1-1.2个百分点。  

xx担保中心的成功经验被称为“xx模式”,已有豫鄂陕等地50多个市县前来考察学习取经。实践证明,这种担保贷款模式符合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既体现了政府产业扶持引导政策,增强了金融部门和企业的信心,又体现了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金融部门之间的互助合作。  

(二)农民担保协会“连心锁”贷款  

随着农村个体经济的发展,大批拥有专业技术、从事运输、收购、规模化种养殖的农民急需资金。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运作模式的启发,xx县于2005年9月尝试组建农民担保协会。即按照“联合互助,诚信经营,共同致富”的设计理念,采取资产抵押、交纳基金和信用联保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发展有资本积累、信誉良好、专业经营程度高的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成立农民担保协会,形成互信、互助、互保和相互监督、共担风险的利益共同体。在特色农业有发展潜力和辐射带动力强的乡镇,按照“农户自愿,信用社引导,大户牵头,村委协调”的原则,以交纳基金和信用联保为担保方式,成立“种养殖户信用担保协会”;在城乡结合部,采取资产抵押、交纳基金和信用联保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发展有资本积累、信誉良好、专业经营程度高的个体工商户,成立“个体经济担保协会”。农民只要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项目,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拥有固定资产不低于20万元,社会信用好,无违法违规记录,足额缴纳1万元以上的担保基金,便可以申请加入会员。信用社根据担保基金额度和全体会员提供反担保资产净值确定贷款额度。如果会员贷款到期后不能归还,其所提供的担保资产将交担保协会处置;资产处置后仍不能还清信用社贷款时,由担保协会全体会员相互承担连带责任担保。截止2009年3月份,xx县已建立各类贷款担保协会32个,吸引会员214户,收到担保基金352万元,累计发放协会担保“连心锁”贷款5630万元,贷款余额2910万元。  

 农民担保协会“连心锁”贷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风险共担,农民担保协会完全是在农户自发自愿的基础上成立的,会员的经济状况、经营能力、信用好坏、人际关系等相互了解,协会会员相互监督,自发性强,并把固定资产进行了反担保,大大降低了贷款的风险。二是贷款额度较高,每年协会成员的最高授信额度等于入会基金4倍加上反担保资产的20%,比如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成功探索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