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接受新技术的心理障碍及解决对策
卢晓峰
(甘肃省庆阳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庆阳 74500)
摘要:农民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长期以来,由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在接受新技术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本文对农民在接受新技术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农民;新技术;心理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39-1
1 影响科技推广的心理因素
当前农民在接收新技术过程中存在着影响科技推广应用的心理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谨慎类从众心理
绝大多数农民所具有的一种典型心态是谨小慎微、思想保守。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及农民自身素质的低下是形成这种心态的原因。大多数农民在接受新技术的过程中,一般心理活动都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当新技术在当地开始试验时,他们对该技术表示关注,但心存疑虑,保持观望的态度;二是当该项试验取得初步成功时,他们开始深刻地意识到这项新技术的可行性,但他们还是仔细权衡,犹豫不决;三是当该项技术迅速扩散,被周围许多人采用时,他们切身体会到了利益,才消除了疑虑,继而采用。
1.2 经验类排他心理
一直以来,由于受古老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大多农民的小农思想意识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头脑之中,沿习于用运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有较强的分散性、自发性和盲目性。对新出现的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现代化生产方式产生强烈的排他性。
1.3 短视类实惠心理
每一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现实收益,需要一个较长期的过程。一些科技成果在短期内就能见效,却因为某些客观因素,实际效果尚未达到心理预期。由于农民追求眼前实惠的特殊心理,从而对这些因受客观因素影响而一时见效不明显的科技成果,
农民接受新技术的心理障碍及解决对策
本文2010-09-10 13:02:30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6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