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推广农业新技术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9-10浏览:2307下载213次收藏
 

 

 

黄碧燕

(广西农业环境监测管理站,广西 南宁 530022)

摘要:农业生产过程由于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的的不合理使用,秸秆等种植业剩余物处理不当等,增加污染源,造成农业面源污染;推广少耕免耕、测土配方施肥、生态拦截、循环农业等农业新技术,不仅有效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而且还能减少农业污染源,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关键词:农业新技术;农业污染源;面源污染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59-2

 

据2007年我国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公报:农业污染源的调查包括了种植业的38239个,其中种植业主要污染物流失(排放)情况:种植业总氮流失量159.78万t,总磷流失量10.87万t;种植业地膜残留量12.10万t,地膜回收率80.3%。重点流域排放情况:重点流域种植业主要水污染物流失量:总氮:71.04万t,总磷:3.69万t。可见,农业污染源造成面源污染的问题严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本文着重分析了农业污染源污染现状,论述了推广少耕免耕、测土配方施肥、生态拦截、循环农业等农业新技术,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

1 农业污染源污染现状

1.1 化肥

生产和使用化肥,是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化肥作为一种基本肥源,是发展农业、森林和草原等绿色资源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益的手段。据统计,近10多年来,我国化肥总使用量由1996年的3827.9万t,增加到2005年的4766.2万t,其中氮素合计达到2730.5万t氮,增加迅猛,成为世界第一。但我国化肥的利用率平均只有30%,这不仅造成农民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江河湖泊富营养化、近海赤潮频发,对土壤、大气、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据估算,我国农田径流和淋溶进入水体的氮素对水体氮素面源污染的贡献率为490万-500万t,成为江河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源,污染水体。

1.2 农药

农药对人类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农药的负面影响也被人们认识并引起高度重视,农药污染已在许多国家造成公害。农药的大面积使用、不合理运用,使部分农药流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严重危害。据文献报道,中国目前喷施的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30%,而据中国统计,2005年,我国农药使用量为146.0万t,这样至少有87.6万t农药残留在环境中,挥发到空气,流入水体,沉降聚集在土壤,成为农业污染源,严重污染土壤、大气、地下水和农产品,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转移到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3 农膜

农膜是中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中主要的生产资料,农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是继种子、化肥、农药之后的第四大农业生产资料。2005年,我国农用塑料薄膜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推广农业新技术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