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肖山植物园总体规划方案与设计
胡佳诺1,孙 睿2
(1.武汉市园林学校;2.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植物园是植物科学研究机构,也是以采集、鉴定,引种驯化,栽培实验为中心,可供人们游览的公园;在国内私人出资建立植物园少之又少,那么对设计者进行总体规划时除了要遵循一般的规划原则外,其风格定位是关键,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
关键词:植物园;私人建立;风格;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03-3
1 景观项目背景与建设意义
1.1 项目背景
中原肖山植物园坐落于河南省西峡县境内,肖山南麓,是一座接近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中的植物园,其占地水平投影面积为200余亩。
西峡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系豫、鄂、陕三省交汇处的“金三角”地带,总面积3454km2,被国家六部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境内资源丰富,景色秀丽,森林覆盖率76.8%,是河南省资源大县和区域大县,被誉为“绿色王国”和“天然药库”。
西峡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有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人文景观50多处,是理想的生态旅游胜地。
该地由私人承租并投资开发,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如何秉承已有的绿化优势,建立独有的特色,与其他各种性质的植物园进行差异竞争,其风格定位是其关键。
1.2 项目规划建设的意义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植物园多,发展中国家植物园少;建在城市的植物园多,而建在近自然生态系统的植物园少。在中国,植物园的分布与国际上一样,不太合理。植物园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中人口密集的城市和郊区。我国西部地区的植物园较少;建在接近自然生态系统环境中的植物园更少。
设计者与甲方多次探讨,甲方有兴趣并有决心将这块地投资建设成为一座私人植物园,同时也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该项目的规划建设具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深远意义。
图1 景观构成终极目标
2 景观规划指导思想
总的原则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下,体现科研、科普教育、观赏游览的功能;因地制宜地布置植物和建筑,使全园具有科学的内容和园林的艺术外貌。具体的指导思想:
2.1 拟自然展现生态
借自然之物,仿自然之形,引自然之象,顺自然之理,传自然之神。
在规划中体现生态中心主义,秉承儒家 “天人合一”的思想,力图实现“和合共生”的境界。尊重原地形地貌、生态系统和自然人文环境,始终把自然、生态、意境优先作为景观定位的前提。做到美学、生态、特色、经济、实用兼顾,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有良好的结合与交融,最终让人与自然达到完美的和谐共存。
2.2 使群落贯穿景观始终
以植物生长习性为基础,营造自然和谐的植物群落体系。
体现植物多样性原则,采用小中见大的手法,体现和谐的植物共生关系,追求卓越的景观生态效应。植物配置做到了乔、灌、花、草、藤,常绿、半常绿以及落叶植物的搭配种植,建立合理的生态植物群落,营造良好的生态小环境。
图2 造景原则
2.3 使美学融入景观细节
美来自于不经意间,美来于景观的灵魂深处;
在物种搭配上满足生态群落构成要求,以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花灌木,以及草花类植物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等因素,创造出丰富的空间立面景观组合。使其景观随着空间和时间的推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另外,尽量减少人工雕凿的痕迹,真正造化出植物王国原本的自然、生态、野趣的意境。
2.3.1 林缘线的设计 充分运用树林、树丛、花木边缘上树冠垂直投影于地面的连接线(即太阳垂直照射时投影的边缘线)结合景观环境、立意等要求,在景观平面构图上进行植物空间大小、景深、透视线的开辟,形成丰富的郁闭空间、半开敞空间、开敞空间组合。
2.3.2 林冠线的设计 在植物景观竖向设计上结合地形变化,运用乔灌花草藤立面构图的轮廓
中原肖山植物园总体规划方案与设计
本文2010-09-10 12:59:06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6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