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健康诊断体系现状研究
付国正,张卢萍,陶巧珍
(修武县公路管理局,河南 修武 454350)
摘要:道路是供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其健康诊断结果直接影响着道路管理系统的政策和维修改建工程的实施。但由于影响路面健康状况的因素纷繁复杂且不易量化,建模结果和工程操作之间仍存在差距。另外,评价标准的不统一也给实际应用造成了不便。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健康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 tu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52-1
1 水泥混凝土路面诊断研究现状
19世纪60年代,garey和irick首次提出了使用性能的概念,并将路面使用性能定义为“路面服务能力的演变历程”,按此定义提出了路面服务指数psi这一使用性能指标。1987年,美国shrp扩大了路面性能的含义,包含了路面使用质量,损坏状况,结构的力学响应,行驶安全性以及路面材料的疲劳,变形,开裂,老化,等各个方面的含义,成为一个泛指路面和材料各种技术行为的术语。路面质量状况的评价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始于北美。之后,日本,英国和加拿大也相继提出了适用于本国的路面健康诊断模型。
我国对路面的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从“七五”期间开始研究路面使用状况评价模型。同济大学和北京,广东省公路管理局合作进行了路面管理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参考美国陆军工程兵团的paver系统,建立了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同时确定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中修的相应对策。
2 水泥混凝土路面健康评价模型
2.1 回归方法建立的评价模型
利用回归方法建立的评价模型主要是依据试验路的观察结果,或者大量检测数据,以专家的评分作为目标值来进行分析,整理和多元回归。psi是依据aasho实验路的观察结果而提出的评价模型。此后、加拿大、日本、美国、中国也相继提出了类似的模型。
2.2 模糊方法建立的评价模型
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因素很多,且其中多为模糊因素,很难对其
水泥混凝土路面健康诊断体系现状研究
本文2010-09-10 12:58:17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