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
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
农村养老保险,是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新的形势下,改革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称老农保)的各种弊端,逐步建立起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广大农民因年老时基本生活需求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称新型农保),已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改革老农保,建立新型农保制度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劳动保障部门肩负的繁重而复杂的任务,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县,应因地制宜,大胆突破,积极探索,为早日实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远景目标独辟蹊径。
一、明确方针政策,科学统筹安排。
当前应从我国国情特点出发,以国务院名义出台建立我国新型农保的指导意见,明确新型农保的原则,改革思路等,作出制度上的安排和时间表,以便各地(包括我市)尽快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实际以及农民的承受能力,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作为大农村的市,目前尚不具备一步到位实行市级统筹的条件。因此,××在新型农保制度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观念上要从过去城镇为主向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转变,重心上把社会保障由城镇向城乡保障体系转变,公共财政在中央转移支付的基础上,市级财政由城镇向城乡转变。其次,制订全市统一的政策和指导意见,在改革老农保碎片化、规范新型农保制度时,允许新型农保体现政策的“差异性”,允许不同区县根据各自实际,在不超过“大框架”的前提下,确定不同的办法,即不宜在全市范围内搞“齐步走”、“一刀切”。再次,可采取由经济发达的主城区向经济欠发达的区县逐步推进,由富裕群体向广大农民逐步推进的策略,以农村城镇化进程较快的镇乡为重点,核心从市级财力上支持试点示范区县,鼓励创新探索,逐步建立比较健全的新型农保制度,让更多的农民享受社会保障。
二、明确政府责任,建立补贴机制。
新型农保能否顺利启动,农民是否有参保积极性都依赖于公共财政的投入和投入的比例多少。从现实情况看,财政收入高的地方,往往经济较发达,城镇化率也较高,提供新型农保的补贴并不费力,而像××县财政收入低,因为需要补贴的人多,反而很费力。这种死结必须通过加大中央、省(市)公共财政的投入方能解扣。因此,首先应确定新型农保的筹资方式。即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新型农保制度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因为社会保障作为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在资金投入方面,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其次是合理确定各级财政补贴比例。可参照新农合的办法,由中央、省(市)、区县财政按不同比例共同承担,同时应根据各区县情况,对财力弱的区县予以倾斜,既显公开又充分调动区县的积极性,只要待遇水平适度,补贴分摊比例合理,做实各级补贴是可以做到的。再次是积极争取并建
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路
本文2010-09-09 09:04:29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6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