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思考
临时救助制度是指对因病、因灾等特殊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的一次性、阶段性的生活救助措施。近几年来,随着我市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疗救助等专项救助制度的逐步建立健全,临时救助这个“盲点”越来越明显,其拾遗补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建立临时救助制度,才能使我市社会救助体系得以完善。
一、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
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是解决困难群众临时性、突发性实际困难的客观要求。对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妥善安排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拾遗补缺,使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
(二)救急救难,及时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临时性、突发性特殊困难。
(三)化解予盾,彰显社会救助的公平性。
二、xx市新时期临时救助制度的实践
为填补这一社会救助制度的空白,解决这一“盲点”,我市去年开始探索,于去年底以前在全市13县市建立了城市困难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安排了268.5万元专项资金,指导各县市出台了实施办法,明确了救助对象、救助程序、救助方式、救助数额,以及与其他相关救助政策的衔接配套。截止去年底,全市得到临时救助的人数为5200人,其中低保对象3110人,“边缘人群”等临时困难群体2090人,共支出救助金205万元。其中个旧市在建立制度时还将城乡困难群众一体纳入。但毕竟这一制度刚刚建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覆盖面小,目前只限于城市居民;救助资金少、来源渠道单一、筹集困难;操作制度还不够完善。
三、对构建xx市临时救助制度的建议
(一)要找准临时救助的着力点。临时救助不是一项临时性制度安排,而是一项长期的、规范的社会救助制度。在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关键,找准着力点,为制度的规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关于临时救助的对象。从长远看,临时救助应当是一种不设定限制的社会救助制度。也就是说,当任何公民遇到临时性、突发性困难,导致基本生活短期内陷入困境时,都可以申请临时救助。但考虑到目前我市正处于社会政策的建构期,各级政府的财力都很有限,因此目前可将申请临时救助的人员限定在以下五类家庭或人员:即城乡低保家庭、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收入家庭、当地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和在居住地居住
关于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思考
本文2010-09-01 16:52:15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577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