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如何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
浅谈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如何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
【摘要】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建设成为各行业、各领域增强自身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政府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随着金保工程的实施,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显得滞后,尤其是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还没有理顺,还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系统的整体效应,制约着金保工程建设进程。
【关键词】管理 适应 信息化建设
一、我市劳动保障部门信息化建设现状
2002年,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金保工程)列为国家电子政务重点建设和完善的十二个业务系统之一;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金保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金保工程在国家整体立项;2006年,省厅确定荆州、黄冈等五城市作为第二批金保工程试点城市。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市金保工程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在市、县级建立了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实现了两级数据中心的连接,并将网络延伸到了部分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基本搭建起了的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组)三级贯通的网络结构;二是在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和劳动力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劳动 99’ )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完成了两大应用系统的本地化,劳动保障系统统一软件得以开发及应用,并搭建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软硬件环境和建立了一套网络安全管理机制;三是进行了数据的集中和系统的整合,将原先分布在各机构、各系统的数据经过清理,集中移植到了两大统一应用软件,将原先各系统的功能进行梳理,整合到了两大统一应用软件,使两大应用系统的功能覆盖到了现有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的所有已开展业务;四是机构、队伍建设得到较大加强,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合作的原则,各县、市、区基本都成立了信息中心,市级劳动保障部门对就业、养老、医疗等相关机构的职能进行了调整,对人员、资金、设备、场地等集中使用,统一调配。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建设起了一个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电子政务工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两大应用系统,覆盖基层、县(市/区)和市的数据分布和管理结构,基本实现了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四大功能,使我市劳动保障信息化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系统应用效果初步显现。
二、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逐步从以代替手工操作为目标的初级阶段,步入到以全面提升劳动保障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为目标的新阶段。从分散到统一,从独立到整合已经成为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主要特征,但在统一建设的过程中,来自现行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以及制度层面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并已经成为了影响金保工程进一步推进的主要障碍。
(一)统一建设与分级财政管理体制的矛盾问题
金保工程要求统一建设,但国家财政体系却是分灶吃饭,建设资金不是由上到下统一分配,而是各地方投资。金保工程的投入很大,地方上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有钱的地方想自己搞,没有钱的地方又在“等”、“看”,导致各地的发展很不均衡,统一建设进度不一,影响了全省乃至全国联网,影响了金保工程建设效果。
(二)机构与部门职权划分问题
劳动和
浅谈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如何适应信息化建设发展
本文2010-08-30 17:12:14发表“城建环卫”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5608.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