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才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考

栏目:征文作品发布:2010-08-29浏览:2543下载296次收藏

人才是强市之本,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最近,我们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对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调研,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人才保证的建议。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紧紧围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切实加强人才工作组织领导,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突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强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截止2009年底,全市拥有党政管理人才16175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5488人(公有经济4288人),专业技术人才94960人,高技能人才32224人。

1、学历结构情况。全市党政管理人才中,研究生513人,大学7317人,大专及以下8345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公有经济)中,研究生42人,大学678人,大专及以下3568人。专业技术人才中,研究生823人,大学24591人,大专及以下69546人。

2、职称结构情况。专业技术人才中,高级职称9489人,中级职称38408人,初级职称43505人;高技能型人才中,高级技师330人,技师4910人,高级技工26984人。

3、专业结构情况。专业技术人才中,工程技术人才12713人,农业技术人才3523人,卫生技术人才16462人,教育技术人才53948人,其他专业的技术人才8314人。

二、存在问题

1、高层次人才匮乏。从全省来看,泰山学者有198人,我市仅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776人,我市53人;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722人,我市8人;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省分别有37人、39人和124人,我市目前仍属空白。

2、人才分布不够合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过于集中,企业及经济一线偏少。9489名高级职称人才,9292名集中在事业单位;84名博士研究生中,78名集中在高校和机关事业单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中,85%以上集中在教育、卫生、农业战线。

3、人才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从各类人才队伍来看,党政人才队伍中,熟悉党务工作、农村工作的多,熟悉现代经济、金融管理的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老成守业的多,精通战略规划、有世界眼光的少;专业技术人才中,常规专业人才多,新能源、生物技术、化工、纺织等工程技术领域人才少。

4、人才创新能力不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小、创新动力不足,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有25家,列全省14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8.5%,比全省低8.44个百分点;2009年专利申请量仅占全省的2.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

5、承接高层次人才的载体不多。全省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5家,我市仅有2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215个,我市4个;院士工作站60个,我市3个。

三、几点建议

1、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以人才发展支撑带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确立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的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这要求我们,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必须把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切实改变“重物质投入轻人才投入、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传统观念,坚持谋划发展同时考虑人才工作,研究政策同时考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人才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