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形势下非公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和发展,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是我国经济的有益、必要的补充阶段;党的十五大则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将其郑重地写进了宪法,充分表明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适应而出现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这一新的社会团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积极力量,是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其他阶层的人员一样,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我们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断,充分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和政治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非公有制经济将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也将随之发展壮大。在新的形势下,及时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掌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允许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的反映和态度,积极探索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统战工作的方法,培养一支拥护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队伍,不仅关系到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大问题,而且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大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一项突出而紧迫的工作。
最近,我部根据省委统战部的部署,组成调研小组,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统战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这一工作提出了建议。
一、 目前汕尾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建市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至2001年底止,全市个体工商户达33566户,注册资金42084万元;私营企业1420户,注册资金136238万元。去年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40%以上,上交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的近三成,其中,市城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上缴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额的七成;海丰县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上缴税收占全县税收总额的五成五。由此可见,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市整个经济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一些地方则是“半壁江山”,成为我市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从目前发展状况看,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发展势头好、增长速度快、发展后劲足的态势,主要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全市1700多户私营企业中,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有223家,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64家。二是生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有不但投资兴办工业,而且投资发展农业和服务业等产业,从过去以第二产业为主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推进。三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有广东亿达洲集团等6家私营企业被省定为科技型企业,有汕尾汕港船电设备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的产品被选为“广东科技创新产品”。四是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激烈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进一步注重内部管理,改变经营机制,提高创新水平,向投资规模化、产品多元化、经营集团化、生产科技化方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拓宽了就业门路,加速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奔康致富步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但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大多数私营企业生产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产品档次低,经济效益差,发展后劲不足。二是私营企业的组织管理水平低,家庭式经营、家族式管理的模式普遍存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进展缓慢。三是企业外部发展条件不尽人意,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政策还不统一、不规范,给予非公有制经济“国民待遇”的政策还没有真正落实。四是企业主自身素质偏低,缺乏战略眼光,许多企业还处在小打小闹、小本经营阶段。五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企业很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低。
二、 汕尾市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基本状况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需要,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目前,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构成已经从过去的主要以农民和城镇待业人员为主,发展到包括从党政、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分流出来的行政干部和有一定职称的知识分子在内的庞大队伍。这支队伍当前仍处在不断发展壮大,而且他们的文化、思想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据有关部门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文化程度进行调查统计: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仅占11.5%,高中、中专文化水平的占38.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8.3%。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来源的复杂性,素质的多层次性,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利益要求、政治愿望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别于一般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也不同于原工商业者,具有自身的特性。主要表现在:
(一)拥护党的领导和方针政策,但也存在着怕变求稳的心理。
从总体和本质上看,绝大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亲历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们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其自身企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他们是真诚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召开和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发表后,更是给他们吃了“定心丸”,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对党的政策的信心,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乐观的态度。许多私营企业主不断追加投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并且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做强做大自己的企业。但也有一部分私营企业主心存疑虑,怕政策多变,怕“秋后算帐”,怕“树大招风”,束脚缚手,不敢放手发展自己的企业,存在着求稳观望的态度。
(二)积极实践“两思”,但也存在着为富不仁的现象。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实践“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市城区的许多私营企业主积极参与“致富崇德,扶孤济困助学”活动,结对扶助因种种原因失去亲人的孤儿及贫困学生上学,为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供就读资金,用实际行动实践“两思”教育。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建桥修路、扶贫救灾、助学办学等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达1890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种种仁心善举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好评,树立了他们良好的社会形象。但也不可否认,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存在着自私自利,对社会发展漠不关心;不讲商业信誉,唯利是图;搞假冒伪劣、欺行霸市,损坏消费者的利益,扰乱市场秩序;无视劳动保护法规,漠视和损害劳动者的健康等现象。这些行为和现象,损害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形象。
(三)有积极寻求企业发展的意识,但也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精神。
我市自古以来就有善于经商的传统,商贸能人辈出,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中就有许多的经济能人。他们善于用足用活党和国家的政策,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逐步完善和我国加入wto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加了他们的危机感,促使他们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加强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加产品的科技含
做好新形势下非公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本文2010-08-19 10:15:38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4948.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