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当代青年大学生恋爱活动现象分析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373下载154次收藏

    摘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现代化社会中,青年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大学生是否应该谈恋爱,又该怎么处理恋爱与学习的关系,怎样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这已成为社会焦点。
 
    关键词:大学生;爱情;恋爱观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又神秘的话题,对爱情的认识、观点至今仍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索。跨进了大学这一座环绕着神圣和浪漫光环的象牙塔,成为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天之骄子。当荣耀感和新鲜感退去之后,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活却让初入大学的我们无所适从:面对宽松的管理,我们有了广阔的发挥空间,而相反的是,大量空余的时间却让我们倍感迷茫;当看到校园里成双成对的恋人身影,我们是不是应该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如果是的话,又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终身伴侣,如何找到真正的爱情呢?
 
    一、爱情及爱情的基本特征
 
    爱情是指在一定社会文化状态下,两性之间以共同的生活理想为基础,以平等互爱和自愿承担相应的义务为前提,以渴求结成终身伴侣为目的,而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自主结成一种具有排他性和持久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爱情除了具有人际关系的互动性、倾向性和情感性三个特点外,还具有一些显著特征:一是爱情具有自主性。无论是经他人介绍,还是父母包办,但最终还是完全由当事人自己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干涉。二是爱情具有对等性。旧社会男尊女卑,妇女地位极其低下,爱情不能自主,平等无从谈起。三是爱情具有排他性。爱情关系一旦确立以后,就不容许第三者插足介入,也不容许爱情当事人任何一方涉足成为第三者。四是爱情具有持久性。爱情的神圣主要体现在爱情生活的终极关怀和其持久性,正如古词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以身相许”。五是爱情具有道德性。婚姻靠的是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而爱情更多的是依赖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来规范。
 
    二、当代青年大学生恋爱活动的现状
 
    (一)恋爱前:选择恋爱对象盲目、轻率
 
    在当下高校中谈恋爱的绝不只是少部分,几乎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情侣们浪漫的身影和多情的足迹。那么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大学生谈恋爱呢?他们又是如何选择恋爱对象的呢?
 
    在谈及为什么谈恋爱的时候,校园里的一位女生说:“我本来不想在大学时期就谈恋爱,但一到周末总觉得很寂寞和孤单,这时身边有个男生对我很好,不久我们便在一起了,现在我感觉挺好的,寂寞的时候可以有个人陪着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有个依靠。”一位大一的男生说:“我原来不想过早地谈恋爱,但在入学之初,有经验的师兄总是提醒我们,趁着现在还有漂亮的,早一点去追,否则过一段时间连丑陋的都不剩给你,因为这样,我就追了。”
 
    在选择恋爱对象问题上,我们也看出了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时所体现出的盲目性与轻率性。有人认为只要有钱,我就喜欢。有的则认为我不在乎钱,只要他高大,能给我安全感就行了。有的说只要是漂亮的,我就喜欢。有的则认为与其找一个脾气坏的美女,还不如找一个温柔体贴、相貌一般的女生。也正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常常见到外在搭配很不协调的却能携手共进,也常常听到诸如像她这么完美的女孩却跟那个丑陋、鲁莽的家伙恋爱了的抱怨。
 
    据调查,只有48%的大学生在选择恋爱对象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大多数同学在选择恋爱对象时是凭借感觉和试试看的心态。
&nb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当代青年大学生恋爱活动现象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