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且不得设置秘密设备。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确认;利益相关者
一、谨慎性原则的定义
谨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要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二、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具体运用
(一)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的应用
第一,无形资产的确认。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对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其中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五个条件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当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企业应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第二,收入的确认。收入准则对商品销售收入的确定规定了以下五个条件: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以上五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确认收入,任何一个条件没有满足,即使收到货款也不确认收入,即不能随意确认收入。这充分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第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谨慎性原则是对历史性计价原则的修正。根据历史性计价原则,虽然可能会存在记账简单和验证性等优点,但是随着通货膨胀会计的出现和金融交易等业务的出现,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已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需要,所以要求企业应当定期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既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新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基本上包括了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非现金类资产,不仅规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等,还把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而且明确规定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冲回,避免了企业用此准则调节利润。
&nb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研究
点击下载
上一篇:完善非公有制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下一篇:优化会计环境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本文2010-08-18 10:19:2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467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