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金缺口问题的理论研究探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854下载176次收藏

    摘要:目前江苏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如火如荼,改革重点是把养老保险制度现有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部分积累制。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越来越大,养老基金无以为继。但是现有的研究大都是基于对历史数据进行说明的,对未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义不大。文章通过总结现成学者的研究结果,探寻适合江苏省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对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养老基金需求;社会养老基金供给;社会养老改革;制度变迁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目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供求严重失衡,资金缺口巨大。研究表明,截至2010年,江苏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817.0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7%,全省已经进入老龄化。在2010年之后,老龄化速度开始加快,2010年老年人口将达1223.46万人数,占总人口比重为15.73%,相当于欧洲目前平均老龄化水平;2020年之后老龄化速度更快,老年人口比重平均每年上升0.6个百分点左右,到2040年左右老年人口达到最高值2090万人。面对老年人口的大量增加,江苏省的养老保险制度难堪重负,截至2006年,江苏省企事业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在职职工共为1059.25万,参保的离退休人员共为302.38万人,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比为28.5466%。离退休人员的快速增长必然带动养老金支出规模的扩张,养老金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二、理论研究
 
    (一)福利经济学中的社会保障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福利经济学之父”,福利经济学创始人,在名著《国富论》中提出了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在自由竞争市场的调解下,可以使追逐个人利益的同时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并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创建了完整的福利经济学体系,其主张增加国民福利的主要途径是增加国民收入。titmuss(1991)也认为,政府不仅应该提供国家福利,而且应该提供普及性而非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普及性社会福利制度不仅具有天赋人权和自然公正的理论基础,而且可以避免选择性福利制度给那些接受社会福利服务弱势社群所带来的“制度性耻辱化过程”。keynes同时提出了消除贫民窟、建立累进税制和颁布最低工资法等一系列具体的政策主张,从而为建立失业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养老保险基金供求研究历程
 
    第一,国外研究。目前对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收现付制度和基金制养老保险制度,两者的比较研究是近年来养老保险理论研究的热点。现收现付制的理论基础是samuelson在1958年建立的叠代模型。即著名的利率与人口增长的生物理论(biologicaltheoryofinterestandpopulationgrowth)。samuelson借助此模型论证了现收现付制的运行机制,并指出在一个纯粹储蓄型经济中,养老基金的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增长。
 
    随着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西方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国家面临着养老保险制度收支难以平衡的问题,养老基金缺口越来越大。feldstein(1974)研究表明,由于美国现收现付体制的存在,私人储蓄呈下降趋势;现行的制度对私人储蓄带来负面影响。但blanchard和fischer(1989),barro和sala-i-martin(1995),zilibotti和dirk,kruger通过构造具有利他主义因素的生命周期模型,解决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储蓄是外生的缺点,同时指出代际之间的关系,在考虑经济行为人的利他因素的情况下,现收现付的公共养老保险体系并不一定会减少私人储蓄,并引发了对养老保险体系的储蓄效应的研究。由于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金缺口问题的理论研究探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