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议高校助学贷款的信用危机及对策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713下载177次收藏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它帮助大批困难学子顺利完成学业,但如今违约现象屡见不鲜。在众多原因中,学生的信用状况值得学生工作者们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文章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从建立健全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三个方面应对高校助学贷款的信用危机。
 
    关键词:高校;助学贷款;信用危机;诚信教育
 
    一、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现状及其重要意义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于1999年开始执行,在北京等8个城市进行试点,从2000年9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1999-2007年7月,全国申请贷款累计总人数459.5万人,银行审批人数280.8万人;申请贷款累计总金额355.6亿元,银行审批金额231.4亿元。简言之,国家已发放助学贷款愈220亿,惠及260万学子。据统计,中国的大学学费10年间涨了20倍,人均每年学费至少5000元-6000元,加上其他费用至少需要一万元,这对普通的工薪家庭和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在高校收费居高不下而收入增长相对缓慢的形势下,国家助学贷款对于普通家庭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具有的保障与支撑作用。
 
    二、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遭遇信用危机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这样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遭遇了空前的信用危机。如今,早期贷款的学生已经毕业,开始进入还款期,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已经出现学生拖欠还款的现象。来自教育部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有近20%的贷款毕业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还款违约情况,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开始显现。贷款学生拖欠还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主观上看,部分学生有还贷能力却不还贷,信用意识和观念的缺乏导致拖欠还款。在我国,随着信用贷款、信用消费等金融业务的开展,人们对“信用”这个概念的理解渐渐深入。但由于起步晚以及信用体系的不健全,人们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还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水平,也很少有人将“信用”作为判断一个人素质与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
 
    从客观上来看,大学生毕业后的实际收入水平导致了一部分学生拖欠还款。助学贷款的还款期限是贷款之日起六年之内必须还清贷款本息(学生在校期间政府贴息除外),而这毕业后的前几年正是大学生的经济实力最薄弱的时期。如果他们3年中每年贷款6000元,那么他每年不还利息还应该归还银行贷款6000元,这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确实不易达到。大学生还款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也将转化为银行的还贷风险。
 
    三、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信用危机的应对策略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属于信用贷款,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议高校助学贷款的信用危机及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