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等教育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192下载259次收藏

    摘要:我国是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各层次阶段人口均达到饱和以上状态,而人口老龄化,人口综合素质普遍低下等问题已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人口多,自然教育人口也多,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欠发达,资金投入能力低下,自然教育资源就相对得较少,而在这较少的资源分配过程中,问题暴露重重,这在教育体系中尤为关键的高等教育环节表现得尤为突出。其问题纷繁复杂,如高等教育收费、教育政策倾斜、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先在远不能有效利用等等。文章仅从高等教育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角度来探讨,最后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倾斜;地域性;政府投入
 
    高等教育问题是一个庞大繁琐而复杂的社会问题,20世纪60-70年代,由于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世界各国都投入了相当多的资源发展本国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由此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我国也在高等教育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一、对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认识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
 
    所谓“公平”,从语义的层面看,它与“公正”一词相近,有公正、合理的意思;公平还与“平等”、“均等”等词紧密相连,但公平并不是均等,它作为一个含有价值判断的“规范性概念”,比平等、均等更抽象、更具道德意味、伦理性和历史性。教育公平则是教育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与准则.它与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尤其是教育制度相联,并以此为基准规定着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基本教育权利,规定着教育资源与利益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
 
    所谓“效率”,就是“消耗的劳动量与获得劳动效果的比率”。教育效率,就是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间的比率,它是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的比较。它所要说明和揭示的是在教育资源总量给定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的收益最大化的问题,追求的是在总的教育资源固定的情形下,何种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与教育的实施能够使教育的收益最大化。
 
    (二)存在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1、公平问题。城市与农村,东部、中部与西部及沿海与内地之间存在的这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不仅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长期均衡发展,使“教育机会均等”难以实现,而且也加剧了城乡差别。主要表现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高校数量多、规模大、办学质量相对较高,经过多年调整和政府的大力投入,高等教育结构趋于合理;西部地区高校数量少、规模小,由于政府的“倾斜”政策,以致对其不关注,办学效益低,高校人才流失严重,学校办学条件差。政府在普通高校和重点高校的这种区别对待,容易形成马太效应。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差异过大的原因原本就是我国地区发展差异过大,而政府反而采用“倾斜”政策,使在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利用上充分体现马太效应“损不足,奉有余”的特征。
 
    2、效率问题。现如今的高等院校已形成国家、省、中心城市三级办学,国立、公立、民办三足鼎立,国家及各级政府对高校的经费拨款有多项,高校是汲取了各级政府注入的营养,特别是发达地区的重点院校。而那些处于欠发达地区,本适应社会需求,办学严谨的高校应得到的政府教育投入被那些浮夸的,大而空的学校抢去了。这样做带来的是教育投资分散、教学质量低、规模效益差等不良后果,所以仅以规模大小和师生多少配置教育资源,看似“公平”,实际上是以牺牲效益为前提。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高等教育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