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探微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不仅重创了世界经济,而且已经蔓延到了我国开发区,使得各级经济开发区企业融资、招商引资、市场维持和开拓领域越来越难,经济开发区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具有可持续性,开发区加快战略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了我国开发区,使得开发区企业融资、招商引资、市场维持和开拓领域越来越难,飞地型工业化和拼凑型工业化越来越不具有可持续性。经济开发区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该根据新的环境、新的发展方向在某些发展方针上适时做出调整。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和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国的经济开发区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如何加快开发区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增强创新发展新优势,加快开发区的内涵建设,进一步明确新时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战略,成为开发区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一、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开发区凤凰涅磐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经济开发区在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就业,特别是在推进经济国际化等多方面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但是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的国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2008年爆发了影响全球经济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已经蔓延到了我国开发区,使得开发区企业融资、招商引资、市场维持和开拓领域越来越难,飞地型工业化和拼凑型工业化越来越不具有可持续性。开发区一些旧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该根据新的环境、新的发展方向在某些发展方针上适时做出调整。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开发区面临的发展困境
进入新时期,在全国各地经济开发区遍地开花、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日趋同质化的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开发区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困境。开发区建设发展不仅面临着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的约束,而且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下,开发区的发展遇到一系列的挑战和考验。开发区在起步阶段靠廉价土地、粗放式经营的开发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开发区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是从土地开发到产业开发再转向功能开发的转型升级困境。土地是开发区建设的初始资本投入。土地开发成为开发区的“初始资本积累”。土地开发-产业开发-功能开发,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流程。问题在于,一个具体的开发区,能否尽快和有效地完成从土地开发到产业开发再到功能开发的转移。从东部沿海经济开发区的总体发展情况看,在土地开发阶段,以“零地价”和“低地价”招商引资的做法正在减少;在产业开发阶段,多数开始从“捡进篮子就是菜”转向“招商选资”。近年来,坚持功能创新是先进开发区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经验精髓。但是,包括产业发展功能、科技创新功能、海关监管区功能、环保功能和现代化新城区功能等的开发和创新,也是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攻坚点、制高点和难点。这是我国开发区要破解的第一个困境。
二是安置好失地农民和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困境。开发区建设和发展,主要是征用郊区和郊县农民的土地。而征用土地和拆迁房屋给农民和农村的补偿偏低,失地农民没有很好安置。这些问题有赖于地区经济和开发区自身的良好发展来解决。而目前部分开发区,仍然是规划层次不高,园区规模不大,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较低。在解决“三农”问题上,作为开发区,还要担负起通过自身的发展去补偿、回报和回馈失地农民和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府职责。东部沿海开发区已经进入这个良性循环阶段,但对中西部后发型开发区,仍然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三是实现集约发展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困境。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例,江苏以占全国1.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4.3%的工业总产值和10.3%的gdp,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36人,是全球的16.6倍,亚洲的6.2倍,全国的5.4倍。但是,每平方公里国土上的cod、s02负荷量,分别是全国的6.41倍、5.66倍。能源对外依存度超过80%,受制于国际能源市场波动。水和土地资源瓶颈制约日益加剧,苏南的土地承载能力已近饱和。在全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探微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5:32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404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