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会计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应用刍议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外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但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例也不断攀升,我国已逐渐成为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会计作为应对反倾销的重要手段,其完善和应用对于我国出口贸易企业应对反倾销行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拟从反倾销会计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当前出口贸易中遭遇的反倾销现状,分析我国反倾销会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反倾销会计;经济一体化;出口贸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对外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贸易地位也在不断上升。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世界市场的日趋饱和,国际间贸易竞争日益激烈,贸易争端已达到了“白日化”的程度。出于贸易保护的考虑,反倾销逐渐成为各国保护本国经济和产业的重要手段。“中国制造”作为“众矢之的”遭遇的反倾销形势极为严峻。据世贸组织的统计报告显示,1995-2007年,我国已连续13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从会计学的角度看,应对反倾销诉讼的关键在于会计的应用与完善。基于此,本文拟从反倾销会计的内涵及作用机理出发,结合其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存在的应用缺陷,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和建议。
一、反倾销会计的内涵
反倾销是进口国反倾销调查当局对本国产业造成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以抵消损害后果的法律行为。从国际惯例和会计学的角度分析,会计是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提高企业的反倾销应对能力,反倾销会计由此应运而生。所谓反倾销会计,就是对特定主体运用会计、反倾销法和国际贸易知识,就反倾销中的问题提供会计支持,进行会计规避、举证、调查和鉴定的活动。从实务角度看,反倾销会计是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会计理论和反倾销法律理论为基础,以法律规范为准绳,以会计资料为凭据,处理涉及反倾销诉讼所需要的会计资料;从学科角度看,反倾销会计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以会计理论、反倾销法律理论以及国际贸易知识为基础,融三者为一体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由于反倾销这一行为的特殊性,反倾销会计的研究对象,就是反倾销诉讼中应诉所涉及会计资料的准备。
由于反倾销会计是在反倾销诉讼中,对涉及到的会计问题提供会计支持,进行会计规避、举证、调查和鉴定的活动,反倾销会计必须遵循反倾销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而国外对我国提起的反倾销诉讼中涉及的财务问题,常常指出我国的财务会计核算和资料等与国际准则相比不够规范,反倾销诉讼和反倾销法律规范是分不开的,这时就要求应诉企业应当遵循反倾销法和国际贸易规则的规定,针对诉讼中的会计问题,同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准备符合诉讼要求的会计资料。这就要求反倾销会计必须具有较强的法律规范性、国际性、专业性和针对性。
二、反倾销会计在应对反倾销诉讼时的现实意义
在国际贸易中,倾销是指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值,主要包括价格倾销和成本倾销。鉴于此,反倾销会计在应对反倾销诉讼时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反倾销会计可以在事前规避倾销嫌疑
反倾销会计可以在进口国未发起反倾销调查之前,事先对本国相关出口产品的出口情况、国际市场状况等重要参数实施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整理和分析,并实时发布预警信息。而且,通过对销售到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商品数量、成本、价格及增长幅度等数据资料准确地在会计报表上反映出来,可以为出口企业在制定合理的、正确的价格,控制进入外国市场的速度和数量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从而将倾销嫌疑处置在萌芽状态,达到规避反倾销诉讼的目的。
(二)反倾销会计可以为反倾销诉讼提供协助
在反倾销诉讼中,反倾销会计可以帮助应诉企业及时地提供申诉国需要的会计资料,包括:企业一般信息、国内销售情况、向第三国销售情况、向申诉国销售情况及生产成本要素。只要会计资料和相关数据能够充分有力地证明正常价值存在合理的会计标准,则企业可能不会被采取“第三国出口的价格”,甚至
反倾销会计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应用刍议
点击下载
上一篇:浅谈新形势下会计的职能下一篇:试论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
本文2010-08-18 10:15:17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400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