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背景下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的策略研究
摘要:集群中的民营企业从贴牌走上创牌之路,必须依靠产业集群的力量。通过领头品牌的培育与产业集群的提升来增强集群品牌的影响力,利用集群品牌的辐射效应和背书效果,为民营企业品牌的创建与成长追加优势,同时,在管理部门的引导与规范下,促进更多民营企业走上创牌之路。
关键词:产业集群;集群品牌;企业品牌;互动
在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采取粗放型的oem (贴牌生产) 方式。人们对企业创牌的研究,主要从oem方式开始,对oem、odm(原始设计商)、obm(自主品牌商)的升级过程进行广泛地分析。在对oem、odm、obm的升级过程的研究中,研究的主体主要集中在oem代工厂家与oem委托方之间的关系,忽略了广大中小企业生产制造、研发所处的产业集群对其的影响。伴随着产业集群正成为广大中小民营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产业集群、集群品牌与个体品牌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宁波区域经济为例,分析基于产业集群下的民营企业创牌策略。
一、宁波集群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现状
产业集群(块状经济)是宁波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宁波块状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0%以上,规模居浙江全省首位,已基本形成了以服装、家电、塑机、模具、文具、灯具等为龙头的优势产业集群。拥有“中国文具之都”、“中国模具之都”、“中国塑机之都”区域品牌,鄞州西服衬衣、余姚模具、慈溪小电器、北仑塑机、宁海文具等5个产业群,2007、2008年连续获“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称号。各产业集群中也已经崛起一批强势品牌,如雅戈尔、维科、方太、贝发、海天等。
尽管宁波区域集群品牌建设取得一定发展,也产生一批较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与品牌企业,但目前宁波民营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并不强,总体上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状态。我们课题组通过对宁波民营企业的调查和走访,了解到目前宁波民营企业的品牌建设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品牌龙头企业缺乏
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宁波品牌企业,多数规模不大,品牌龙头企业数量少,综合实力欠强,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在“2006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深圳有26家企业入围,品牌总价值达2000多亿元;青岛有8家企业上榜,品牌总价值达1040亿元,其中“海尔”一家就达640亿元,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冠军。而宁波市10家入围企业品牌总价值仅360亿元,加起来尚不足一个海尔的品牌价值,品牌价值最高的也只有92亿元,没有一家企业进入世界最具价值品牌排名。
(二)产品出口以oem为主,附加值低,处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宁波外向型经济发达,2007年宁波市外贸出口额占本市gdp的比重为88%,宁波不少产业集群已成为重要的产品出口基地。但企业出口仍以oem为主,自主品牌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不到20%,70%以上的出口商品都是以贴牌加工的形式“为他人作嫁衣”。
嵌入全球产业链中的宁波民营企业地位仍然较低,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生产制造环节,缺乏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附加值低、利润薄。根据市外经贸局对出口额前100强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第一季度宁波百强外贸企业的平均出口利润率仅为3.62%,而宁波整个外贸行业的平均出口利润率更是在3%以下。
(三)企业重商标注册、轻品牌运用现象明显
近年来,宁波民营企业创牌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商标注册的多,品牌运用较少。调查得知,68.4%宁波民营企业拥有注册商标,但能够自主品牌经营的却只有37.6%。一些企业只注重产品的输出,着眼于眼前利益,缺乏对品牌创建的战略规划和有效运用;一些企业把品牌仅看作产品的一个外在形象,忽视与品牌培育密切相关的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开发。这样,导致了创牌和用牌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
(四)企业研发投入少,技术创新能力差
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营销策划是企业品牌战略的三要素,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才能掌握价值链上利益分配的控制权。调查发现,有近50%宁波民营企业没有研发人员。2007年宁波百强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61%,达不到2007中国企业500强平均研发费用水平(占销售收入比例1.32%),与世界500强大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平均为3%-5%的水平更是差距甚远。可见企业发展仍然处于投资推动型增长特点,企业研发能力还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策略模型分析
&nb
产业集群背景下民营企业品牌建设的策略研究
点击下载
上一篇:金融危机与我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下一篇:关于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案例研究
本文2010-08-18 10:14:57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95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