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3025下载129次收藏

    摘要:会计国际趋同化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会计趋同是一个国际协调过程,其实质是利益之争,各国都要参与其中。中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中应以积极的态度求同存异,积极促进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对策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概念
 
    在讨论会计准则趋同时,我们首先应明确两个概念:会计准则;趋同。
 
    会计准则是反映经济活动、确认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的会计专业技术标准;是资本市场的一种重要游戏规则;是国家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生活甚至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改组后的iasc正式提出了“趋同”(convergence)的概念。趋同意指趋近同一,也就是一体化,即在世界不同的司法管辖区,相同的经济交易事项都应该使用同一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准则趋同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实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制定高质量、可理解和可实施的全球性会计准则,并促使这些准则得到“严格运用”,促使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并得到高质量的解决。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现状
 
    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其相互可比、真实公允,对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已成不一种必然的趋势。从全球会计趋同情况看,各国和地区大都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模式。许多国家已经同意在2007年1月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标准。全球超过104个国家目前要求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允许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有与国际财务标准趋同的规划。2005年11月中国政府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了联合声明,确认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2006年2月,中国财政部发布了1项会计基本准则和38项会计具体准则,10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完善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既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实质趋同,又适应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向国际趋同迈出了一大步。中国坚持的趋同原则,即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方向,是进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并非是一字一句地完全等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彼此间互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需要一个过程和不懈的追求。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始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过去长期效仿前苏联的会计体系,这个体系是为国企向中央规划部门报告而设计的。直到1992年,为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中国开始转向西方会计体系,制订与国际接轨的会计准则。这标志着中国会计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换,实现了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初步协调。从2005年开始,中国在总结会计改革经验基础上,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建成了现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确认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经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市场经济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会计准则发展必须顺时应势、创新趋同。
 
    (一)会计准则在实质上实现了国际趋同化,缩小了中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距
 
    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政府主导下得到了有效实施,一方面促进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改进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形象,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为实现中国会计准则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会计准则等效奠定了基础。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和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其相互可比、真实公允,对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会计准则的平稳有效实施,不仅服务于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是为会计服务于世界经济及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做贡献。
&n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发展趋势及其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