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鞍本重组势在必行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872下载172次收藏

    摘要:自2005年鞍本钢铁集团挂牌成立以来,鞍本重组的有效性一直受到市场的质疑。进入2010年,认为鞍本重组已经失败的观点见诸报端。当前鞍本重组面临的只是暂时性停滞,最终实现真正重组是大势所趋。而鞍本重组的早日实现需通过提升企业重组的内在驱动力、妥善解决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分配等予以推动。
 
    关键词:鞍本重组;势在必行;振兴;推进
 
    2010年1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本钢集团内部人士处获悉,由于阻力重重,鞍钢重组本钢目前已停止,“鞍本重组委员会几近虚设”。由此有人认为,在经历四年多的漫长等待后,鞍钢、本钢这两家中国历史最悠久钢厂的整合已经失败。
 
    尽管鞍本重组真正的有效性一直受到市场的质疑,当前鞍本重组所面临的只是暂时性停滞,它没有也不会改变成功重组的趋势和必然性。当然,要让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确非易事,需要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鞍、本两大集团等多方利益主体的切实有效协调和推进。
 
    一、鞍本重组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为鞍本重组提供了新的契机
 
    2008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在全球的蔓延,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国钢铁产业出现急剧下滑走势。以鞍钢、本钢为例,2008年,鞍钢净利润较其上年减少60.32%,本钢减少89.63%。2009年上半年,鞍钢减少126.14%,本钢减少189.6%。不难看出,尽管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鞍钢的盈利能力明显强于本钢。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鞍钢重组本钢的成本,为鞍本实现实质性重组提供了良机。
 
    (二)全球性钢铁企业的并购浪潮要求鞍本联手合作
 
    一般来说,并购总是比新建钢铁厂合算。正因为如此,全球钢铁业并购重组浪潮此起彼伏,少数几个在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优化、生厂规模巨大、产品竞争力更强的钢铁巨头应运而生。受其影响,我国钢铁企业的规模优势逐渐被弱化,尤其在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中处于较被动地位,国内一些钢铁企业还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国际钢铁巨头并购的目标。此种形势下,国内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也热火朝天地展开。据统计,2007年,国内共发生了大小17起重组事件;2008,由济钢、莱钢合并而成的山东钢铁集团、宝钢重组广钢和韶钢而成的广东钢铁集团公司、唐钢和邯钢重组而成的河北钢铁集团先后挂牌,武钢成功控股广西钢铁;2009年,宝钢收购宁波钢铁,首钢收购海鑫钢铁。一番并购重组后,国内省级层面的大集团竞争格局己经基本形成,国内钢铁企业竞争的重点也将由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升级。
 
    对同属东北钢铁集团区域、同在辽宁省内、直线距离不足100公里的鞍钢、本钢而言,只有加快联合重组,有效整合双方资产,才能够有效应对来自海外钢铁巨头的并购重组,并在国内钢铁产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鞍本成功重组能够使得多方共赢
 
    鞍本重组的最终实现将会带来多方利益的共赢,不仅有助于鞍钢、本钢本身的发展,而且有助于辽宁沿海经济带、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整个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
 
    1、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行业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鞍钢、本钢都是我国钢铁产业排名前10的特大型企业,不仅公司规模、综合实力相近,而且在产品品种、销售区域等方面有重合。本钢的主要产品为热冷轧板,鞍钢的主要产品也是热冷轧板;两大集团的战略重点都在东北、华东、华北三大地区。两大集团强强联合、真正实现资产和产品链的整合重组后,不仅能由激烈竞争转为亲密合作,而且能够实现优势资源互补与资源共享。新集团所具有的强大规模效应,还能推动集团内的产品结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鞍本重组势在必行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