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军民结合体系的建设
摘要:冷战以后,如何既利用已有的军事科技资源,又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成为各国面临的新课题。文章通过对几大要素的分析,对如何创建中国特色的军民结合创新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军民结合;体制改革
当今世界,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知识社会的演进,社会对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需求不断加强,国家创新体系这一概念得到制度经济学和创新研究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建设创新型社会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具体到国防领域,如何既利用以有的军事科技资源,又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成为各国面临的新课题,“军民结合”则应时而生。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最早提出,“军民结合”这一创新体系为美国的国防工业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体系的出现和建立,现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建设新型国防工业的理论依据,对这一体系的研究,也就越发显现的重要。本文拟根据创新理论的新发展,对我国军民结合的构建和运行进行浅要分析。
一、我国军民结合体制建立的理论依据
目前大多数研究创新系统的学者认为国家创新系统是社会各部门的创新网络和交互关系。
应用这个理论具体到军民结合体系,其既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建立军民结合的国防经济体系的一部分。由此,可以把军民结合体系定义为:一国境内由不军工和非军工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政府之间围绕着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用所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的网络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不同的是,军民结合体系主要涉及的是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大环境下,军工企业和非军工企业如何有机结合。所以,军民结合体系的构建,不是简单的军转民或是民转军,而是包含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个新体系的建立。
二、关于我国建立军民结合体制的几点思考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大力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我国21世纪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因此,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军民结合创新体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深化军民结合的战略认识,积极进行体制改革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都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在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体制下,两者的技术转移和交流往往会遇到一定的障碍,因此需要党和国家时刻清醒认识到政府行为对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深刻影响,要敢于进行法制和国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对科技创新和整个创新体系的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逐步消除建立军民结合体系的法制性和政策性障碍,营造有利于竞争的体制环境,为企业(包括军工企业和非军工企业)实现自主创新创造知识交流的基础。
(二)积极推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使企业应当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充分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和技术优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优化。要从技术创新获益,多数情况要求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销售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调。因此最有效的体系改革倾向于在一个完整的,互相作用的国家创新体系中来实现其全部过程。
浅析我国军民结合体系的建设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4:08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82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