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农村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文章就农村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成因分析,提出了教育经费不足以及教育体制和财政体制的不协调是导致农村教育匮乏的根源,并提出了改善农村教育的几点建议——严格对预算监督;协调两个体制;改革收入分配机制,留住人才。
关键词:农村教育;财政;政府
教育,作为一种公共物品(更严格地说是准公共物品),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存在使得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遇到了困难。在我国,政府提供九年义务教育,对高等教育也有补贴。但两极分化严重,城市与农村对公共物品享有的差距很大。表现在教育上,就是城市教育高度发达,农村教育极度困难。
一、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
2003年全社会各项教育投资62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用在城市的部分占78%,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不到40%,占总人口数60%以上的农村人口只获得22%的教育投资。2004年,我国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为7.7年,农村文盲率高达10.7%。
对于这些,老百姓首先想到的是由于贫富差距造成了教育上的不平等。然而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贫困上不起学还是因为没有受教育而更贫困?教育的缺乏一定不会致富,这是不争的事实。当务之急,必须加大教育力度。
二、我国农村教育匮乏的原因分析
(一)经费不足
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指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但实际上,这一目标的实现困难重重。在中央的财政支出中,经济性建设支出依然占重头,严重挤占了教育经费。多年来,经济的思想根深蒂固,人们忽视教育——因为教育具有迟效性的特点。很多地方目光短浅,出于追求政绩或急于改善经济状况的思想,往往不愿将资金投入教育。在农村地区,一方面贫困受教育家庭得不到相应的补助,另一方面,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缺乏,教师知识水平不能及时得到更新。而师资问题正成为现今农村教育问题的当务之急。说到底,这是钱的问题。教育专项拨款要么被政府另作他用,更有甚者贪污腐败。
(二)教育体制与财政体制不协调
在教育体制中,基础教育以县为主,高等教育以省和中央为主。从财政体制看,地方财政及其分
基于我国农村教育的几点思考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3:11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68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