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新农合下的农村医疗现状
摘要:我国农村分布甚广,各地的发展情况有所不同,有的发达富裕,有的贫困落后。笔者走访了江南富庶之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了解了发达地区的农村状况。目前,新农合已经推行几年了,受到的欢迎程度在各地有所不同。文章关注的是新农合推行下的农村医疗状况,旨在为改善新农合的推进找出一条可行的解决之路。
关键词:新农合;药价;缺乏;满意;现状
一、背景
2009年的8月,笔者进行了农村走访,主要关注农村医疗卫生。在江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已经很少能看见农林牧渔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称之为“社区”的农村形式。简而言之,农民失去了原有的土地,用一种称之为“流转”的方式将土地交给集体,而自己则分到宅基,造起别墅,社区里还配备了相应的设施。笔者走访了吴模村、梅里村、农创村这三个村子。可以说,这三个村这是发达地区农村的几个典型。
二、“新农合”来了
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从人均收入到养老保险,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次关注的“新农合”同样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新农合的到来,到底给农村带来了什么?
(一)“新农合”在农村的接受情况
在笔者走访的3个村子,农民无一例外参加了“新农合”,2009年的政府补贴数额是240元,农民自己出80元。这80元对于富庶之地的农民当然不算什么,但是参加的动机仍然是不一样的。在吴模村,村委会强制大家参与,并且替大家交了80元的个人筹资。而梅里村和农创村,情况就不一样了,同样是强制参与,这80元就得村民自己出了。尤其是梅里村,其村民经济状况是走访的三个村里最差的,村民还是要自己出这80元的合作医疗费,原因何在?
吴模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农村,耕地被高价征用,农民失去了土地,得到了大笔的征地补偿款。由于村里的年龄结构相对老龄化,所以大部分的征地款留在了村委,由集体为大家找一条最适合的花销途径。所以每当有能给大家带来好处的事情,就用这笔钱来做,如大额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等。农创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江苏闻名,是其他村子的榜样。村里的财务状况相对很好。农创村虽然说有贫困户,但是一年的救济金多达3万元,这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是足够的,所以说,实际上的贫困户是没有的。这样一来,没有人在乎这80元,得到实惠的还是自己。但是,梅里村属于早期发展的新农村,耕地早早被征用,当时征地款不多,村里的领导也没有经验,没有想到社会变化这么大。征地款早早发给农民,大家各自找出路,当时看似很好,但是现在看来情况并不乐观。现在留在村里的人很少了,村委也没钱,主要收入只有村里租给外面厂家的厂房租金,一年60万元左右,仅足够村委发工资。所以这80块钱只能自己交。
(二)村民对于新农合的满意程度
在吴模村,一位患过大病、动了手术的村民表示,他住院花了14000多元,报销了将近60%,他表示“非常满意”。这一大笔钱对于农户来说是大半辈子的积蓄,好在有了“新农合”,要不然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现金来看病。可以看出,新农合的报销机制是很好的,是当场报销,而不是事后解决,这一点符合农民的切身利益。
这次调查中发现,农民手中的现金很少,遇到盖房子、看病等情况,都要向亲戚借钱,能借出钱的不多,且范围广,还钱也是有一点还一点。由此可以看出,报销方式具有很大的便利性。
在梅里村和农创村,笔者没有采访到大病户,得到的是大家对于一些小病的数据。看病配药可以打七折,这个数字听上去很诱人,但是,七折的背后是什么?有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新农合”的售价15.3元,打七折是10.71元,但是,这种药在药店的售价是10.9元。也就是说,实际上只便宜了两毛钱。据村里医生说,“新农合”的药物是从卫生院的进来的,他们自己不能改变售价,也就是说村里没得到好处。让农民不满意的原因还有一点,许多农民的孩子没有留在农村,而是进了城市,找到了好的工作,有了城镇医保,也就是说,爸妈买药,孩子用医保卡去药店买,根本不走新农合这条路。尽管村民对于新农合并非都满意,但是都表示会继续参加。
&
发达地区新农合下的农村医疗现状
点击下载
上一篇:关于农业土地征用问题引发的思考下一篇: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本文2010-08-18 10:12:1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51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