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摘要: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对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同时,金融危机也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带来了机遇。而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和内部结构调整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内容和迫切要求。文章论述了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金融危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成长的现代服务产业,包括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现代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方面,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也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本质内涵是作为中间需求性的服务业,它贯穿生产过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环节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其基本特征是:它的无形产出体现为“产业结构的软化”;它能够把大量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当中,是现代产业发展中竞争力的基本源泉。显然生产性服务业因其大大利于一切经济交易和刺激商品生产,故而成为促进其他部门增长的过程性产业,突出具有对经济发展的黏合剂作用。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更是有特殊的意义。
一、当前金融危机下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
(一)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的重要制约因素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有利于打造高端制造业,扭转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当前这场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危机中倒下的大都是低端制造业,他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和品牌优势,这些仅靠低廉的劳动力优势进行生产的企业终归是要被淘汰的。这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来了机遇,因为我们不能永远在价值链的低端,生产那些低附加值、没有竞争力的产品,为别人做“嫁衣”,我们也要试着去控制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自主研发和品牌营销。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主要功能就是充当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传递器,最终将这两种功能大大提高并将最终产品增加值的资本导入生产过程中。只有生产性服务业受到重视并有长足的发展,制造业才能向高端发展,产业升级的任务才能得以实现。也才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扩大内需,实现就业的重要措施
针对金融危机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立足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是我国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的必然途径。要扩大内需就要使人民的收入有所增长,要增加就业起码不能失业。要增加人民的收入,特别是农民的收入,一是使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进行非农业生产;二是要发展现代农业,这两条都不能走低段制造业和依靠传统消费性服务业的老路,也都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提出了保增长8%的奋斗目标,主要是出于就业的考虑。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从2008年开始年均增长5.9%即可实现,但这个速度仍会产生就业困难。而服务业就业呈持续增长的态势,2000-2007年,全国城乡就业人员总计由7.2亿人增加到7.7亿人,新增4905万人,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由1.98亿人增加到2.5亿人,为全部新增就业的104%。但就服务业内部来看,传统的消费性服务业容纳了更多的就业,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生产方式的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吸收就业的重头力量,生产性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对吸收由扩招产生的高层次人力资本、解决大学生就业发挥巨大作用。
二、现阶段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可行性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因和外因都已经具备,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
&n
金融危机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点击下载
上一篇:现代制造业中虚拟企业组建过程研究下一篇:中国创业板市场前景预测
本文2010-08-18 10:11:06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37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