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推进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土地配置方式实行市场化取向,是从我国“人多、地少、底子薄”的国情出发,实现土地最佳配置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它在解决了市场公平竞争问题的同时,也使土地价值得到充分实现,加快了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加大了水龙头治腐力度。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取向孕育较早,这为推进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关键词: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实践;思考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腾飞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推进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透明化、符合市场交易规律的运行机制,已成为国有土地资源出让工作的重中之中。而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土地交易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国土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也是从源头上铲除腐败土壤的重要途径。
一、福州市推进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基本情况
福州市是国家实施多项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在建立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制度,执行土地交易试点工作,尤其是全面实施经营性房地产项目公开出让等方面均走在全国的前列。1988年2月福州市即在全国率先向外资企业以拍卖方式成功出让位于“五四路”(国际大厦)的一幅国有土地使用权,开创了全省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先河,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引起了海内外各大传媒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迅速报道了这一消息。此次土地使用权的成功出让,也揭开了福州市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序幕,为福州市开辟土地市场准备了理论先导,突破了土地使用权商品化的禁区。1993年5月,为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改变土地交易“有市无场”的状况,福州市建立了全国首家地产交易市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曾亲临地产市场视察并题词:“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地产市场”、“建立社会主义地产市场,繁荣国民经济建设事业”,高度肯定福州市这一作法。2000年6月,福州市停止了所有经营性房地产项目协议出让方式,所有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一律通过招拍挂方式在土地有形市场出让,逐步实现土地交易的“阳光工程”。同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整顿和规范土地交易市场。2006年5月,在原有地产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全面整合人力、物力等各方面资源优势,福州市成立了福州市土地矿产交易中心,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土地使用权、矿业权招拍挂出让工作;负责土地市场日常管理;收集、汇总、发布土地交易信息;提供土地交易政策和信息咨询服务;承担职能性地价评估工作等。土地矿产交易中心的成立为全面推进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从2000年至2009年上半年,福州市累计公开出让经营性用地255宗,面积16232亩,成交土地价款394亿8千万元。
二、关于推进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体会
实践表明,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和推进,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逐步规范,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的产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土地出让方式由行政审批向市场配置转变
实施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后,按照“价高者得”的原则,通过招拍挂等市场方式,选择有实力的开发企业,福州市的房地产市场得以重新“洗牌”,一批讲信用、有实力的开发企业通过公平的竞争脱颖而出,外地知名的企业也纷纷参与福州市的土地竞拍和交易,象深圳万科集团、香港华润集团等国内一流房地产企业均通过公平竞争获取福州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资源配置不仅使福州市房地产市场呈现一种健康向上的竞争状态,实现了从政府包办代替到主要依靠市场调节土地经济活动的转变,而且也给社会提供了一批高品质、高档次的商业、写字楼和住宅小区,大大提升了福州城市形象。
(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杜绝腐败滋生
通过推行经营性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交易,土地价值得以充分显现,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从2000年至今全市累计成交土地价款394亿8千多万元,而这些通过出让方式获得的土地收益则又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从而构建了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盘活了土地资产,支持了城市建设和发展,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全面实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也从根本上使政府在土地交易上的权力运行受到公开制
福州市推进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10:33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328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