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
摘要:在我国,各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几乎提供了从教育到科学、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环保及农业等方面的服务。事业单位运行的目的通常不是为了赚取利润,而是为了满足社会及其成员的需要。文章主要探讨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会计信息
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组织的范围,我国目前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形式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一、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研究
目前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一般采用财务报表另加报表附注的模式编制和报送。这里,财务报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基本报表,财务报表附注则是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补充和解释说明。这些基本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附注基本上全面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当局的经营业绩和资源受托责任。
应该说,这一模式对于事业单位也是适用的。从实践来看,无论是我国的事业单位财务报告,还是美国的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也都是这种报表加附注的模式。虽然模式一致,但相对企业财务报告来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还是有它的特殊性。首先,由于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对它的业绩评价就不能以经济效益为标志,而应以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综合效益为标志。这样就不能像企业那样,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就能大致反映出其经营业绩,而要实现反映受托责任的财务管理目标,就应加大报告中非量化信息的比重。其次,由前面关于会计要素的论述可知,事业单位不存在所有者权益和净利润,因此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之差只能用净资产或基金余额表示;同时,也就不存在利润表,只能用收入支出表或业务活动情况表来反映收入支出变化情况。再次,由于基金会计主体的存在,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主体变得比较复杂,产生了会计记账主体和报告主体的分离。这样,事业单位既可以以基金为主体编制财务报告,也可以以整个组织为主体对外提供财务报告。
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
概括地说,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资源提供者,包括出资或捐资的政府部门、单位或个人。他们虽不求回报,但都关心财务资源使用的效果、效益,根据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判断其是否完成了自己的委托。
第二,立法及监督机构。立法机关如我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代表(国外为议会及议员);监督机构如各级审计机关、国有资产管理、税务等部门,事业单位的董事会及其他监督机构等为了监督评价单位经管资财的履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也需要利用会计信息。
第三,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事业单位服务的对象相对比较固定,如各类学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受教育者,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病人。事业单位则是一个中介,是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中介,是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向社会中的另一部分人转移财富的中介,这种服务或者是无偿的,或者只是以成本甚至低于成本的代价来提供。接受服务的一方有权利知道事业单位是否按照委托者的意愿来提供服务,有权知道组织的财务方面的信息。
第四,组织内部管理决策和控制部门。组织的领导人及各级管理人员,为了履行经管资财的责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需要利用会计信息。
&n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
点击下载
上一篇:会计国际化进程中对国别化问题的探讨下一篇: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实施前景
本文2010-08-18 10:08:49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98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