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析政府审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815下载230次收藏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审计工作作为经济卫士,其地位和作用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同时,审计风险问题也引起了审计界的普遍关注。文章在分析政府审计风险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审计风险;成因;防范;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审计在政府宏观调控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的过程中,加之一些利益因素的诱导,各种随之而来的财经领域的违法违纪案件屡屡发生,审计面对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由此可见,切实加强对我国政府审计风险的研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防范和化解政府审计风险,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政府审计风险的涵义
 
    《国际审计准则》认为,审计风险通常是指审计人员在经过审计程序后,据以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做出不恰当的审计决定的一种风险,即审计主体发表的意见与审计客体事实相偏离的可能性。根据《审计法》规定,政府审计的任务是对审计单位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发表意见,因此,政府审计风险是指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没有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实施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或者应当揭示而未能揭示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中重大失真或违法事项,给审计机关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它除了一般的审计风险所具有的客观性、时效性、潜在性、可控性外,还具有社会性、复杂性、长久性、政治性等特点。
 
    二、政府审计风险的存在的原因
 
    任何事件的发生均有其原因,我国政府审计风险的存在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受到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等各种不同的因素影响。
 
    (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加大了政府审计风险的可能
 
    现代审计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到微观经济管理,从政府管理机关,到投资者、债权人、经营管理人员,对审计结果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各微观经济主体经营管理的复杂化,被审计单位行为的不确定性,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难以全面地反映和评价,获得正确结论的难度加大,也就加大了引发审计风险的可能性,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由于社会对国家的高期望与政府审计能够发挥的最大作用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社会期望差,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潜在的审计风险。
 
    (二)审计法律环境不健全引发政府审计风险
 
    首先,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时期,存在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不规范行为,已出台的《审计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及《刑法》等有关法律,分别对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的行为做出了规定,由于违规操作或对问题落实不清,损害了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就可能引起行政复议,或被推上法庭,从而形成审计风险。其次,当前的审计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审计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使审计人员面对审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可依,也形成了审计风险。政府审计的体系尚待健全,对有些新情况、新问题甚至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再次,政府审计多年来对行政性规定依赖较大部分行政规定缺乏细致性和可操作性,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人为地提高了政府审计风险。
 
    (三)审计技术手段落后加大政府审计风险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引入审计领域成为历史必然,这也是政府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现阶段我国政府审计主要采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方法,在审计过程中往往造成高风险的项目审计不足。审计抽样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析政府审计风险的防范及控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