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以深市71家中小企业2006年年报数据为样本数据,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和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其中以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作为国际化程度的衡量指标。分析发现,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对经营绩效产生了负向作用,其国际化程度与主营业务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绩效;中小企业
一、引言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2007蓝皮书》书中提出:今后要推动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积极进展。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在整体经济和制造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关于企业国际化经营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广受关注。很多学者采用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来探讨企业国际化对绩效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建立怎样的指标测评体系来衡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美国学者苏利文(daniel sullivan)用5种经济指标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国外销售占总销售比重fsts;外国资产占总资产比重fata;海外子公司占全部子公司比例osts;高级管理人员的国际经验tmie;海外经营的心理离散程度pdio。给出的国际化模型是:国际化程度doi=fsts+fata+osts+tmie+pdio,并计算了74家美国制造业公司的国际化指标。芬兰学者威尔什和罗斯坦瑞尼提出了衡量国际化的六要素模型,从企业向国际市场提供的产品、海外生产经营方法、目标市场的选择、组织结构、融资方法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考察企业的跨国经营。
近几年国内学者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鲁桐(2001)提出了“国际化蛛网模型”,即跨国经营方式;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组织结构;人事管理;跨国化指数。沈娜(2001)则以五分法的方式从9个方面建立了企业国际化程度测评体系:国际化战略;组织结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服务管理;市场营销;研究开发;当地化;经济指标。虽然这些指标体系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面性和合理性,但是数据获取非常困难,数据量度的准确度和可比性有待检验。因此在实证方面,运用这些指标体系的文章几乎没有。
目前使用最为常见的一种衡量国际化程度的方法是用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的百分比表示企业的跨国经营深度。王国顺(2006)利用海外销售量占总销售的比重,研究了国际化程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虽然这一指数仅仅衡量了企业国外活动的一个方面,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理论假设
本文对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的测量,主要考虑到中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尚处于以出口为主的初级阶段,其他指标尚不显著,故采用海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量的比率。
对选取样本中企业的行业及业务类型的研究发现,几乎全部为制造型企业,因此借鉴王国顺的研究成果提出以下假设。在我国中小企业中:
假设一:净资产收益率(x1)与国际化程度正相关。
该指标可衡量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的利用效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一般来讲,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提高股东投资的利用效率。
假设二:主营业务利润率(x2)与国际化程度正相关。
假设三:销售利润率(x3)与国际化程度正相关。
假设四:总资产净利率(x4)与国际化程度正相关。
这3个指标主要考察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x2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x3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的指标,x4反映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往往处于初级阶段,一般采取进出口、许可经营的方式,这就意味着主营业务水平较高是其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销售收入提高是其国际化的主要表现。因此,假设主营业务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净利率分别与国际化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五:总资产周转率(x5)与国际化程度负相关。
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的限制,必然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着资金周转的困难。因此,假设总资产周转率与国际化程度存在负相关性。
三、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8:25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92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