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私募股权本土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2176下载296次收藏

    摘要:私募股权指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是资本市场上的一股重要力量。我国私募股权本土化的历史较短。本土私募自身存在资金规模较小、投资理念滞后、运作方式缺乏国情特色等问题,法律法规、政策监管、退出机制、服务机构等外部环境也不完善。推进私募股权本土化进程,应当注重培育专业人才、革新理念、结合国情,同时要完善私募股权本土化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私募股权;本土化;问题;对策
 
    私募股权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1976成立的kkr投资公司是最早的私募股权公司。私募股权在国外发展迅速,呈现出筹资规模大,资金来源广泛,投资领域多元的特点,在投融资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私募股权本土化进程加快,投资规模和数量增长迅速,但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私募股权产业链、利润链亟待构建。同时,国外私募机构暂不完全适应我国国情,在华投资面临成本和效率问题,因而当前是推进私募股权本土化的重要时机。本文旨在探讨私募股权的本土化历程、本土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
 
    一、私募股权及其本土化历程
 
    私募股权(private equity)是指通过私募形式投资于非公开交易股权,并在交易中附带未来退出机制的投资方式。广义的pe涵盖了在企业ipo之前的各发展阶段的权益投资;狭义的pe剔除了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这一概念重点强调投资去向,即对非公开交易股权投资,而在资金来源的界定上日益宽泛,既可以传统私募方式向具有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特定机构和个人募集资金,也可以采取公开发行方式向不特定公众募集资金。
 
    私募股权作为资本市场上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推动技术和理念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企业、产业资源重组和跨越式发展,以及提升金融市场效率和增强国家金融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所指的私募股权本土化,强调在资金来源和管理人才上依托培养国内力量,在投资理念和运作方式上注重结合我国国情,在发展的外部效应上有利于创造社会价值和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
 
    我国私募股权本土化的历史较短。1985年筹建的中创公司一般被视为私募本土化的起点,此后十年本土私募股权以孵化基地、科技园区等形式取得初步发展,政府在这一时期起主导作用。1998年中创公司的破产开启了本土私募股权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型之路。20世纪90年代末,在互联网泡沫作用下,it企业成为风投追逐的重要对象,掀起了私募发展的一个高潮。2004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使得上市公司之间的收购将变得更有经济效率,为私募股权的专门化发展提供了条件。2006年新《合伙企业法》明确了私募股权的合法性,提供了更理想的私募股权组织形式。私募股权本土化之路正走向开阔。
 
    二、私募股权本土化进程中的问题
 
    私募股权本土化进程中的问题既是其自身发展尚不成熟所致,也在客观上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私募股权本土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