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如何应对危机
2008年3季度,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我国的实体经济也由上半年的突飞猛进,到下半年的深度冰冻,两个极端的转折,几乎没有多少缓冲空间,这对企业各个方面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为了度过危机的难关,各个企业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作为企业的中躯神经——财务管理部门,更应努力采取各种财务管理手段,帮助企业平稳地度过这次危机。下面对危机中可采取的财务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一、调整企业的预算,进一步加强预算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
企业预算管理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所做的具体安排,也是控制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依据。
根据危机对企业所在行业影响的程度,合理测算出预算调整的总目标。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与企业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若原有预算的测算基础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预算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预算失去了指导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在危机对企业已产生较大影响时,企业应根据危机对不同行业影响的大小,来合理测算在现有情况下预算的各项指标。
根据调整后总的预算指标,对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将预算指标层层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财务、审计部门和各责任单位要加强预算的全过程管理,保证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预算管理的重心要落实在预算的执行上,要严格落实预算管理的经济责任制,各单位的各项经营活动必须按预算规定的项目进行,不得突破预算额度;财务及审计等部门要实时监控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以规范和监督各种经济活动有序进行;对预算执行情况年终由财务部门汇总分析做出评价,年终对预算指标的完成与否,要辅之以相应的奖惩措施,并以企业审计部门确认的指标完成情况为准,作为企业奖惩相关责任单位的重要依据,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二、控制好企业的现金流量,以防止危机常态化后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专家们认为危机的源头在企业。东南亚国家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低下,银行不良资产过多,东南亚以外的基金公司正是利用这些空隙,通过炒作最终铸成金融危机。透过那次金融危机,我们也看到那些自有资本雄厚、负债率相对较低,特别是现金流量状况良好、现金充足的企业,不仅没有被金融风暴“刮倒”,反而受到投资人、债权人的青睐。
在金融风险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现金及现金流量的重要性更为显著。企业的现金流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就像血脉对于人体一样,只有血液充足且流动顺畅人体才会健康,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脉,良性循环的现金流量可以使企业健康成长,企业若没有充足的现金就无法运转,更无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处在危机中的企业,必须认识到“现金为王”这句话的内涵,在资金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危机:
(一)根据银行利率情况,争取更优的融资政策,降低筹集资金的成本
在企业出现资金短缺时,融资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融资也分很多渠道,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企业应综合考虑影响融资方式选择的多种因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资金成本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融资方式。随着危机的深入,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和消费,贷款利率直线下降,企业可通过发行长期债券或贷款来筹集资金,从而在若干年内将利率固定在较低的水平上。
(二)加强资金预算管理,统筹安排、合理调度资金
为了合理平衡和统一调度企业的资金,做好资金收支预算就非常有必要。通过每月(周或旬)的资金预算,可以使企业提早了解有多少资金
一、调整企业的预算,进一步加强预算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
企业预算管理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所做的具体安排,也是控制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依据。
根据危机对企业所在行业影响的程度,合理测算出预算调整的总目标。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与企业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若原有预算的测算基础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预算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预算失去了指导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在危机对企业已产生较大影响时,企业应根据危机对不同行业影响的大小,来合理测算在现有情况下预算的各项指标。
根据调整后总的预算指标,对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将预算指标层层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财务、审计部门和各责任单位要加强预算的全过程管理,保证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预算管理的重心要落实在预算的执行上,要严格落实预算管理的经济责任制,各单位的各项经营活动必须按预算规定的项目进行,不得突破预算额度;财务及审计等部门要实时监控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以规范和监督各种经济活动有序进行;对预算执行情况年终由财务部门汇总分析做出评价,年终对预算指标的完成与否,要辅之以相应的奖惩措施,并以企业审计部门确认的指标完成情况为准,作为企业奖惩相关责任单位的重要依据,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二、控制好企业的现金流量,以防止危机常态化后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专家们认为危机的源头在企业。东南亚国家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低下,银行不良资产过多,东南亚以外的基金公司正是利用这些空隙,通过炒作最终铸成金融危机。透过那次金融危机,我们也看到那些自有资本雄厚、负债率相对较低,特别是现金流量状况良好、现金充足的企业,不仅没有被金融风暴“刮倒”,反而受到投资人、债权人的青睐。
在金融风险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现金及现金流量的重要性更为显著。企业的现金流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就像血脉对于人体一样,只有血液充足且流动顺畅人体才会健康,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脉,良性循环的现金流量可以使企业健康成长,企业若没有充足的现金就无法运转,更无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处在危机中的企业,必须认识到“现金为王”这句话的内涵,在资金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危机:
(一)根据银行利率情况,争取更优的融资政策,降低筹集资金的成本
在企业出现资金短缺时,融资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融资也分很多渠道,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企业应综合考虑影响融资方式选择的多种因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资金成本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融资方式。随着危机的深入,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和消费,贷款利率直线下降,企业可通过发行长期债券或贷款来筹集资金,从而在若干年内将利率固定在较低的水平上。
(二)加强资金预算管理,统筹安排、合理调度资金
为了合理平衡和统一调度企业的资金,做好资金收支预算就非常有必要。通过每月(周或旬)的资金预算,可以使企业提早了解有多少资金
浅议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如何应对危机
点击下载
上一篇: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思考下一篇:浅谈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
本文2010-08-18 10:06:08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540.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