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存货控制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摘要:文章分析了企业存货控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存货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信息技术落后、资金短缺、人员素质落后、管理不善、核算不实、浪费严重、产品滞销等;针对存货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进销存管理系统、经济批量法、零库存法、适时存货管理法。
关键词:存货控制;零存货法;适时存货管理
存货管理在于一方面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防止存货的不足;另一方面加速存货参与周转,缩短存货周转时间,从而避免占用过多的资金。如果工业企业在生产投资时可以随时购入所需的原材料,或者商业企业能在销售时随时购入该商品,就不需要存货。但实际情况是,企业总有储存存货的需要,并因此占用或多或少的资金。而且存货作为一项重要的资产,它的品种繁多,数量较大,占用资金在企业资金总额中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存货管理的效益如何,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
一、我国企业存货控制存在的问题
合理的存货,既能保证生产或销售等经营活动的需要,又可以扩大企业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充分利用经济定购量的好处,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但存货作为企业的一种短期投资,其规模过大,风险较高,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严重的还会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统计分析表明,我国企业存货管理具有以下问题:第一,虽然存货总额逐年递增,平均年递增率为24.8%,但由于存货长期占用大量成本,致使企业平均利润下降。截至2001年底,4371家重点企业存货占用资金为8026亿元,平均每家企业的存货为1.84亿元。我国上市公司中44家医药类公司平均存货为21341万元,同比增长18.87%。东方钽业2002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降低了66%,每股收益从2001年的0.50元下降至0.04元,但存货却高居不下,高达60289万元,同比增长11%。第二,上市公司存货周转率逐年降低,周转天数逐年递增。以44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为例,2001年存货周转率保持1998年水平不变,每家公司将可以节约存货资金占用447万元。第三,存在大量的呆滞存货。我国上市公司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有大量的存货被积压,蕴含着较大的财务风险。最为典型的就是家电行业,如tcl公司2000年度对其呆滞存货少计提了2813.34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二、我国存货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信息技术落后
我国多数企业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网络支持力度差,连续进货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不健全,无法满足适时管理(jit)生产方式的要求,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无法追求无库存或库存最小的生产系统。电子商务是物流领域的一次革命,可以使最优批量模型中的订货成本最小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间实行信息共享所需的成本已大大降低,为供应链企业降低库存水平带来了希望,而我国由于信息技术滞后,在降低存货控制成本上无法全面发挥作用。我国目前物流业欠发达,没有形成综合的物流网络,第三方物流业正在兴起之中,这也使得产品的库存成本很难降低。
(二)资金短缺,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我国许多企业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企业没有一定的资金基础,很难构建现代化的库存管理的硬、软件平台。企业中的存货控制管理人员文化水平素质相对较低,虽然对存货控制的操作有一定的实物经验,但对现代化的存货控制思想和方法缺乏必要的认识;同时,与操作信息网络技术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很难满足先进的库存控制技术的需要。没有一定的存货管理经验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很难满足存货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三)管理不善,核算不实
企业存货发出数量计算方法随意改变;对所有权不属于本单位的存货,混同于本企业存货进行收发业务;有的企业先销后进,使存货在会计结账期间出现赤字结存数和赤字余额;存货已经升溢,由于没有及时进行盘点和账务处理,因而导致实际发出的数量超过验收人库的收人数量,由于出大于进,从而使得账面存货结存的数量和金额都是赤字;不按照领料单、商品销售计划、订货数量发货,造成人为多领用或多发出存货;存货发出业务会计记录不正确。
(四)浪费严重,产品滞销
有些企业缺乏控制,要领多少就发多少,有些材料被某些人顺手牵羊占为己有;有些部门的边角废料不注意回收,任其流失。很多企业由于不能适
企业存货控制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点击下载
上一篇:浅析汉译英中否定的翻译下一篇:供应链管理在连锁零售业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2010-08-18 10:05:13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39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