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网络化风险及其法律防范
摘要:根据网络化银行的构成及运行方式,从技术和业务的角度分析,一方面,银行网络化服务面临着传统业务已有的风险,如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另一方面,网络化服务改变了传统业务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更多的风险种类,如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性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操作性风险。
关键词:银行网络;风险;法律防范
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性不可抗拒的趋势,在这股浪潮的冲击下,传统银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各家银行都在不断的进行业务创新,传统业务电子化、网络化正成为拓宽服务领域、实现业务增长、调整经营战略、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银行网络化经营以其便捷的运营方式、低廉的服务成本以及业务品种的多元化逐渐成为同业竞争的前沿阵地。但与此同时,因为其兼有银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双重特点,银行网络化的发展也在传统银行业一般风险的基础上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给银行业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此,研究银行网络化的风险及其防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银行网络化的风险
根据网络化银行的构成及运行方式,从技术和业务的角度分析,一方面,银行网络化服务面临着传统业务已有的风险,如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另一方面,网络化服务改变了传统业务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更多的风险种类,如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性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操作性风险。
(一)银行网络化的新风险
1、技术性风险。银行网络化服务是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金融服务形态,因此,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成为银行网络化最为重要的系统风险。首先,网络系统本身的技术缺陷直接影响银行网络业务的安全。银行网络业务必须依赖于某个计算机技术系统及解决方案的支持,但由于金融业务的特殊要求及网络技术可能存在的先天不足,银行网络系统的自身技术风险成为网上业务发展的根本威胁。这种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等因素,也来自对网络的外部攻击。根据对发达国家不同行业的调查,系统停机对金融业造成的损失最大。同时,基于网络技术的高度知识化和专业化,银行在网络系统与方案的选择上存在着与本行现有系统的兼容性和与世界同类技术比较是否具有先进性的风险,这将对银行的战略发展形成重大影响。其次,计算机系统安全风险。网络金融的业务及大量风险控制工作均是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虽然网上业务都设计有多层安全系统,并不断出现新的安全性的技术方案,以保护虚拟金融柜台的安全,但由于网上业务是链接在充分开放、管理松散的公共网络上,其业务操作以“3a”方式运行(即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way),使网络系统更易于遭受攻击,而且攻击的方法也更隐蔽。如网上黑客可以用非法进入主机、窃取信息、发送假冒电子邮件等手段在世界上任何地点利用互联网对选定的目标实施破坏,而计算机病毒则可通过网络进行扩散与传染,破坏力极大。这些系统安全风险不仅会扰乱或中断提供正常的服务,给银行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银行的形象和客户对银行网络业务的信任水平。
2、操作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包含了较强的人为因素,它既可能来自银行管理制度,也可能来自银行职员的失误操作或客户的疏忽,主要表现为网络账户的授权使用、网上业务的风险管理系统、银行与客户间的信息交流等领域。在银行制度管理方面,目前基层行建立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难以适应银行计算机及网络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安全运行管理、操作权限界定、密码专人管理、操作员管理、数据备份媒体存放管理等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更是各行银行网络化建设中一项薄弱环节。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各家银行机构都在精简机构、精简人员,一人多网、一人持有多个操作员号的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人员少、业务集中、基本内控制度难以执行的状况。人员操作方面,某些业务操作人员对硬件设备及银行网络化产品和服务功能不熟悉或风险意识不强,操作结束或临时离开柜台没有退出操作画面,给非法操作者提供可乘之机,或数据备份不及时等行为,都将给银行网上业务造成操作和信誉上的风险。
另外,在虚拟的金融市场上,网上客户不了解每家银行提供的服务质量究竟是高是低,多数客户会按照他们对银行网络服务的平均质量来确定预期购买价格。结果,高质量的网络服务反
关键词:银行网络;风险;法律防范
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性不可抗拒的趋势,在这股浪潮的冲击下,传统银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我国入世以来,各家银行都在不断的进行业务创新,传统业务电子化、网络化正成为拓宽服务领域、实现业务增长、调整经营战略、促进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银行网络化经营以其便捷的运营方式、低廉的服务成本以及业务品种的多元化逐渐成为同业竞争的前沿阵地。但与此同时,因为其兼有银行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双重特点,银行网络化的发展也在传统银行业一般风险的基础上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给银行业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此,研究银行网络化的风险及其防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银行网络化的风险
根据网络化银行的构成及运行方式,从技术和业务的角度分析,一方面,银行网络化服务面临着传统业务已有的风险,如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等;另一方面,网络化服务改变了传统业务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更多的风险种类,如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性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操作性风险。
(一)银行网络化的新风险
1、技术性风险。银行网络化服务是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金融服务形态,因此,电子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安全成为银行网络化最为重要的系统风险。首先,网络系统本身的技术缺陷直接影响银行网络业务的安全。银行网络业务必须依赖于某个计算机技术系统及解决方案的支持,但由于金融业务的特殊要求及网络技术可能存在的先天不足,银行网络系统的自身技术风险成为网上业务发展的根本威胁。这种风险既来自计算机系统停机、磁盘列阵破坏等因素,也来自对网络的外部攻击。根据对发达国家不同行业的调查,系统停机对金融业造成的损失最大。同时,基于网络技术的高度知识化和专业化,银行在网络系统与方案的选择上存在着与本行现有系统的兼容性和与世界同类技术比较是否具有先进性的风险,这将对银行的战略发展形成重大影响。其次,计算机系统安全风险。网络金融的业务及大量风险控制工作均是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虽然网上业务都设计有多层安全系统,并不断出现新的安全性的技术方案,以保护虚拟金融柜台的安全,但由于网上业务是链接在充分开放、管理松散的公共网络上,其业务操作以“3a”方式运行(即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way),使网络系统更易于遭受攻击,而且攻击的方法也更隐蔽。如网上黑客可以用非法进入主机、窃取信息、发送假冒电子邮件等手段在世界上任何地点利用互联网对选定的目标实施破坏,而计算机病毒则可通过网络进行扩散与传染,破坏力极大。这些系统安全风险不仅会扰乱或中断提供正常的服务,给银行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银行的形象和客户对银行网络业务的信任水平。
2、操作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包含了较强的人为因素,它既可能来自银行管理制度,也可能来自银行职员的失误操作或客户的疏忽,主要表现为网络账户的授权使用、网上业务的风险管理系统、银行与客户间的信息交流等领域。在银行制度管理方面,目前基层行建立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难以适应银行计算机及网络形势发展的需要。网络安全运行管理、操作权限界定、密码专人管理、操作员管理、数据备份媒体存放管理等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更是各行银行网络化建设中一项薄弱环节。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各家银行机构都在精简机构、精简人员,一人多网、一人持有多个操作员号的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人员少、业务集中、基本内控制度难以执行的状况。人员操作方面,某些业务操作人员对硬件设备及银行网络化产品和服务功能不熟悉或风险意识不强,操作结束或临时离开柜台没有退出操作画面,给非法操作者提供可乘之机,或数据备份不及时等行为,都将给银行网上业务造成操作和信誉上的风险。
另外,在虚拟的金融市场上,网上客户不了解每家银行提供的服务质量究竟是高是低,多数客户会按照他们对银行网络服务的平均质量来确定预期购买价格。结果,高质量的网络服务反
银行网络化风险及其法律防范
点击下载
上一篇:论未成年人抢劫犯罪的特点分析下一篇:有关公允价值的探讨
本文2010-08-18 10:04:42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30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