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盐文化旅游助推盐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文章研究了盐文化内涵、盐文化旅游的资源及其农村盐文化开发,指出了农村盐文化旅游开发面临的问题,并以农村盐文化旅游为切入点,提出了依托农村盐文化旅游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盐文化;农村盐文化旅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伴随着盐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依附于盐业的文化现象,即盐文化。盐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作为历史的投影,盐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无不打上了盐文化的烙印,一部古代盐业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盐区社会的发展史。因此,盐文化成了盐区本土文化中最富基本特征的地域文化。
一、盐文化的历史及内涵
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从远古时期人类自身的生存、社会的进步到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盐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盐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成果,在盐的生产、运输、销售和管理的历史过程,赋予了盐及其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出了灿烂的盐文化。
(一)盐业中的崇拜
如供奉井神(盐都自贡有井神梅泽),建筑供奉诸神的庙宇(井神庙、火神庙、井主庙、王爷庙、井口土地庙等),从而构成城市文化活动的核心场所,成为市民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盐业技术文化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盐的开发和生产,其技术的发明与工艺的进步,都是人类科技发展史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无法置疑的标志。我们仅仅以井盐开发生产历史为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参观或考察了中国井盐生产技术之后,称之为人类科技史上的一大奇迹,誉之为继“四大发明”之后中华民族对人类的第五大发明。
(三)盐业的制度文化
几千年来,伴随着中国的历史更替,盐业制度在不同朝代都体现出了不同的文化特色,是当时的民俗生活的真实反映。包括盐业管理制度、盐务工作制度、盐业运输、经营制度等形式。
(四)盐文学、艺术
盐文学是以盐场的景物、盐业生产过程和场面,以及盐业社会的生活题材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游记等。如宋代陆游“卖蔬市近还家早,煮井人忙下麦忙”的诗句;清代李芝的《井盐赋》;民国时期王余祀的小说《自流井》等都反映了当时盐场的社会、历史、民俗和盐业生产等内容。
(五)地名中的盐文化
盐业城镇的地名多与盐有关,如盐都自贡的地名有以盐井为地名,如自流井、贡井等;有以览为名,如大昌览、大生览等;有的以盐商商号为名,如店街、尚义号;有因盐的运销而形成的地名,如进盐坝、盐店街。
(六)饮食中的盐文化
产盐区的饮食特征与风味无不与盐密切相关,而各地盐商别具一格的饮食又不断丰富着传统的饮食文化,并使许多民族围绕盐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
二、盐文化旅游资源
盐文化深厚的历史内涵,决定了盐文化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按其特点可归纳如下:
(一)盐业城市、城镇及古建筑
在中国因食盐生产而建立的城市有运城、盐城、海盐、自贡、临邓、楚雄、姚安等数10座,因运销食盐而著名的城市有扬州、盐津等,以及若干城镇,如自贡的仙市镇、永安镇、四川的罗泉古镇、云南的黑井镇、甘肃的盐官镇等。这些城市、城镇因为有盐利作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围绕盐业建立的各种各样的行帮会馆为显示其势力,相互攀比竞争,其建立的会馆、庙宇都极尽雕梁画栋之能事,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装饰艺术,皆堪称精品。如自贡的盐商会馆、盐工会馆、行帮会馆、盐商住宅、祠堂,皆多为文物,特别是西秦会馆,被公认为中国南方古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品。如扬州、两淮盐商不惜巨资,精心构筑园亭和别墅,其设计之讲究、工艺之精巧,冠盖江南。
(二)食盐生产的现场和遗址
如自贡的小桥井、东源井、大英的卓筒井、现代化的真空制盐和海盐生产现场等,均能让参观者为古今劳动人民的智慧所叹服。
(三)盐浴美疗资源
盐卤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可以有明显的镇定、降低血脂以及瘦身效果。盐水中盐分含量高,即使不会游泳的人,栽到盐湖水里也可以仰卧水面,伸开四肢,随意漂浮。这种盐水漂浮给人的全新感受是其他水体所不能替代的。
(四)食盐产、销区的会节
食盐产、销区有会馆就有会节。在中国,因盐而产生的会节名目繁多,如川东大宁的“绞洪
依托盐文化旅游助推盐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点击下载
上一篇:论福建茶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下一篇:旅游档案建设探析
本文2010-08-18 10:03:56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17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