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构建有效的农村反假币机制问题的探讨

栏目:财经金融发布:2010-08-18浏览:3016下载300次收藏
    摘要:目前,农村已逐渐成为犯罪分子假币制贩、使用的大市场,严重损害了人民币的信誉和广大农村民众的利益。文章就当前农村反假币工作存在的难点,对如何构建有效的农村反假币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反假币;机制
 
    近年来,随着反假币知识在城市的普及人民银行打假力度的不断加大,人民币反假工作已在城市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村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信息传播速度慢以及农民自身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秉性纯朴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逐渐成为犯罪分子假币制贩、使用的大市场,严重损害了人民币的信誉和广大农村民众的利益。因此,如何在农村构建有效的反假币机制,以达到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一、当前农村反假币工作存在的难点
 
    (一)农村成为假币犯罪的“重灾区”
 
    由于农村人口多,商品劳务交易基本使用现金,现金交易量大,给予假币犯罪较多的可乘之机。同时,农民的反假币意识相对较为薄弱,对假币的危害性没有深刻的认识,绝大多数农民发现假币不能自觉上缴银行等金融机构,或是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制造贩卖假币的线索。这些都导致了假币长期在市场内循环,农民也不自觉地成了假币的“传播者”。
 
    (二)农村反假币宣传效果不理想
 
    1、反假币宣传缺乏连续性和针对性。农村的反假币宣传一般1年开展1-2次反假宣传周(月)活动,时间一般选在在春耕农忙之际的5-6月,宣传地点集中于农民比较集中的农贸市场、集市等场所,而偏僻的村庄很少有此类宣传,存在宣传“死角”。宣传活动转眼即逝,加上农忙季节,农民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反假宣传。这些都导致了农村的反假币宣传缺乏连续性和针对性。
 
    2、反假人力物力不足。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集中于城市,农村金融机构人力有限,反假宣传和收缴范围停留在柜台上,深入到田间地头的少,无法让多数农民及时接受反假宣传。
 
    (三)基层乡镇对反假币工作认识不足
 
    基层乡镇有关部门对反假币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充分,片面地认为是金融部门的职责,是银行内部的事,意识不到反假币工作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在工作上配合不足、支持不够,抱以“无所谓”的态度,为反假币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设置了思想障碍。
 
    (四)农村金融机构反假币能力不高
 
    随着金融机构改革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人员流动性逐年加大。银行一线临柜工作人员反假币技能参差不齐,反假币培训效果难以体现。不少新参加工作的柜台业务员误鉴、误收或疑而不决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金融机构的信誉。
 
    (五)农村反假币经费投入不足,反假机具滞后,配备不全
 
    部分农村金融机构由于经费较为紧张,没有把人员培训、反假币宣传、反假币资料购置和反假币设备配备等纳入总体工作安排之中,导致人员反假币知识不到位、经费不到位、资料不到位、设备不到位,反假币机具更新慢,高科技的识假反假工具缺乏,无法满足反假工作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
 
    (六)基层金融机构反假币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
 
    个别基层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为了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忽视《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放松假币收缴工作程序,发现假币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收缴,致使假币在市场上继续流通或使已收缴的假币重新流入市场,严重影响金融机构的声誉。
 
    (七)“反假货币联席会议”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建立的“反假货币联席会议”制度在农村尚未得到完全的落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构建有效的农村反假币机制问题的探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