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庄“老坚决”的实践勇气
摘要:物以稀为贵,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珍贵的不是有形的器物,而是那些敢于从器物中提炼出思想、理念,并加以运用,还能够用得好的人。一般我们说这样的人是强人。从器物,从实际中发现规律,提炼思想的人,是理论强人,是思想家、理论家;善于创造性地运用理论,并且取得实际效果的人,不是强在理论上,也不是仅仅强在实际工作上,而是强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上,也就是强在实践上,强在对知与行关系的把握上,强在坚持真理的态度、作风、意志上,这样的人是革命家、实业家、企业家,也可以把他们叫实践家。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周家庄村抗日战争时期“十七烈士惨案”唯一的幸存者、抗日英雄、周家庄公社的共同富裕带头人雷金河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实践家,他因为领导了至今唯一存在的被称作最后一个的人民公社,而富有传奇色彩。当我们听说这位老英雄的故事时,首先钦佩的是他的勇气,毫无疑问,他不是匹夫之勇,而是有信念支撑,是在知行合一把握下的实践的勇气。
关键词:周家庄;雷金河;实践勇气;人民公社
一、“老坚决”实践勇气的来源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勇气是个体意志过程中的果断性和具有积极主动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态度、信心”相结合而产生的状态。勇气与胆量不同,胆量往往是人们天生就有的或是后天训练出来的,因而比较稳定,属于性格的范畴;而勇气并不像胆量一样总是会表现在各种情景与状态下,勇气具有暂时的、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勇气比胆量更难把握,勇气的功能和作用往往比胆量要强很多。古代先哲都十分重视勇气,孔子讲“三大德”——知、仁、勇;孙子用“智信仁勇严”来概括良将的素质。勇气比胆量有更多理性的成分,更重要的是,胆量突出个人,勇气也是针对个体,但是勇气比胆量更能从个体转变成团队的状态。
如果一个团队有共同的信念和理想追求,那么这个团队的成员会形成一种勇气文化,也就是大家都会在关键时候,有勇气去克服困难,争取胜利。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就有这个特点。而雷金河正是这支革命队伍的成员。他的勇气从何而来?最根本的还是他无私无畏。所谓无私,并不是说他没有想到自己,无私是指他把自己想彻底了,也可以说他彻底的“自私了”!彻底的“自私”,意味着,他把自己和别人,和人民完全彻底地联系在一起了。当然他也就把自己和国家、民族利益彻底联系在一起了。因为国家、民族都是属于人民的。雷金河这样的人,在当年革命队伍里有很多,这样的人把为人民就当作为自己。这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勇气。
雷金河他们的信念和理想追求,在《为人民服务》里可以找到答案。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里的“不怕”就是勇气。关于“不怕”的原因,关于“不怕”的要求,毛泽东讲得多么清晰!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这是毛泽东给出实现勇气的两种基本路径,以及使用勇气的宏伟愿景。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是毛泽东给出勇气产生的具体方式。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就是毛泽东给出勇气的准确的、鲜明的、生动的做法。
正因为毛泽东早就有这样系统的、坚定的,而不是零散的、飘忽的勇气文化,所以,毛泽东才能够带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人民始终如一地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雷金河的勇气是和他所在集体有关联的,不是个体性的。离开了集体,他至多只有特立独行的胆量,不可能创造一番事业出来。有了集体,他就有了履行共产党员神圣使命的空间,如同是鱼有了水一样。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他勇气的根本来源,正因为他有了这样的信念,他就把自己想彻底了,彻底的无私了,无私也就无畏了。无私与无畏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无私才能无畏,只有无畏才能显示无私。他和他所在的集体锤炼了无私与无畏的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那由信念支撑的勇气也就形成了。
二、“老坚决”实践勇气的主要特征
(一)“老坚决”超越自我的勇气
雷金河是“三八式”的老干部,经受过战火的洗礼,是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这样的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如果要从理性上来解释他这样的人,可以这样说,他的心境是一种归零心境,他把死就当作生,把生命的终点看成了起点,思想、精神、灵魂超然于生死之外。正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在当年打游击是写的《梅岭三章》那样:“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就是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生死不渝的坚贞气节。“断头今日意如何?”诗开篇就直截了当地将死亡问题提了出来,以如何面对断头之危自问,这充分显示出革命者勇于面对死亡的英雄无畏气概。生命对于人生只有一次,面临断头的时刻,任何人都会有一些想法涌入头脑之中。此时此刻,革命者想到了什么呢?他首先想到的是创业艰难百战多,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为了开创革命大业,已经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的战斗生活,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今日断头也是死得其所,实在没什么可顾虑的。这一问一答,问得率直明快,答得慷慨豪壮,革命者视死如归、甘于为革命赴汤蹈火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为之心动。面对死亡的危险,诗人想到了革命大业尚未完成,今日断头实在是死不瞑目。于是他展开想象,以富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续写了豪情四溢、气贯长虹的壮言:“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泉台,犹言泉下、地下、泉路、泉壤等。陈毅以泉台比喻反动派统治下的人间地狱,以阎罗喻指祸国殃民的反动派,表示自己一旦牺牲,就要到黄泉之下去招集先前死难的战友,组织起十万浩浩荡荡的大军,直捣阴间地府,去斩下阎罗的首级。这两句诗壮怀激烈,笔墨酣畅,惊天地、泣鬼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所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斗志,豪迈的英雄气概。
人生之两大端在于生和死。在生死存亡关头的抉择,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和气节。有人畏死远难,求生害仁,苟且偷生,遗臭万年;有人视死如归,杀身成仁,尽道取义,流芳百世。后一种选择,是我国自古以来志士仁人遵行不移的道理。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样志士仁人的杰出代表。雷金河理所当然就是其中一员,雷金河和他的战友,就是电影《平原游击队》的原型人物。李向阳他们端炮楼、挖地道,打鬼子,抓汉奸,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的故事就是来自他们这些出生入死的战士身上。
雷金河的一生雄辩地证明了他就是一个超越个人生死,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自己为之奋斗的信念、理想、事业的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他的这种勇气在战争年代,是珍贵的,在和平年代,就更是稀缺的了。这样的勇气,是我们民族,是我们国家,永远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质!拥有这样勇气的人是英雄,是我们人民永远热爱的英雄!
(二)“老坚决”坚持到底的勇气
雷金河的勇气是一种气势,这种气势是一种精神,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在革命队伍里最能体现其真实的内涵和作用,其表现在“这个军队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在战争年代,雷金河在对敌斗争中冲锋陷阵,毫不含糊。
1926年12月,周家庄乡所在区域建立了中共晋县特别支部,3个月后改建为中共晋县委员会。领导和组织农民进行抗捐斗争,迫使奉系县长取消“超前征收钱粮,增加苛捐杂税”的政令,随之;在县内20多个村建立农民协会。1930年周家庄有了第—批中共党员,他们是孙顺台、雷三娃和雷小四。在上级派来的冯化南同志(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员)的领导下,组织了“贫民会”,订立如下公约:第一,穷人在经济上要同舟共济;第二,婚、丧、嫁、娶不给地主帮忙;第三,不白给财主帮工,财主雇佣穷人做活,要给工钱;第四,霜后花要让穷
关键词:周家庄;雷金河;实践勇气;人民公社
一、“老坚决”实践勇气的来源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勇气是个体意志过程中的果断性和具有积极主动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态度、信心”相结合而产生的状态。勇气与胆量不同,胆量往往是人们天生就有的或是后天训练出来的,因而比较稳定,属于性格的范畴;而勇气并不像胆量一样总是会表现在各种情景与状态下,勇气具有暂时的、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勇气比胆量更难把握,勇气的功能和作用往往比胆量要强很多。古代先哲都十分重视勇气,孔子讲“三大德”——知、仁、勇;孙子用“智信仁勇严”来概括良将的素质。勇气比胆量有更多理性的成分,更重要的是,胆量突出个人,勇气也是针对个体,但是勇气比胆量更能从个体转变成团队的状态。
如果一个团队有共同的信念和理想追求,那么这个团队的成员会形成一种勇气文化,也就是大家都会在关键时候,有勇气去克服困难,争取胜利。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就有这个特点。而雷金河正是这支革命队伍的成员。他的勇气从何而来?最根本的还是他无私无畏。所谓无私,并不是说他没有想到自己,无私是指他把自己想彻底了,也可以说他彻底的“自私了”!彻底的“自私”,意味着,他把自己和别人,和人民完全彻底地联系在一起了。当然他也就把自己和国家、民族利益彻底联系在一起了。因为国家、民族都是属于人民的。雷金河这样的人,在当年革命队伍里有很多,这样的人把为人民就当作为自己。这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勇气。
雷金河他们的信念和理想追求,在《为人民服务》里可以找到答案。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里的“不怕”就是勇气。关于“不怕”的原因,关于“不怕”的要求,毛泽东讲得多么清晰!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这是毛泽东给出实现勇气的两种基本路径,以及使用勇气的宏伟愿景。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是毛泽东给出勇气产生的具体方式。
“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就是毛泽东给出勇气的准确的、鲜明的、生动的做法。
正因为毛泽东早就有这样系统的、坚定的,而不是零散的、飘忽的勇气文化,所以,毛泽东才能够带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人民始终如一地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雷金河的勇气是和他所在集体有关联的,不是个体性的。离开了集体,他至多只有特立独行的胆量,不可能创造一番事业出来。有了集体,他就有了履行共产党员神圣使命的空间,如同是鱼有了水一样。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他勇气的根本来源,正因为他有了这样的信念,他就把自己想彻底了,彻底的无私了,无私也就无畏了。无私与无畏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无私才能无畏,只有无畏才能显示无私。他和他所在的集体锤炼了无私与无畏的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那由信念支撑的勇气也就形成了。
二、“老坚决”实践勇气的主要特征
(一)“老坚决”超越自我的勇气
雷金河是“三八式”的老干部,经受过战火的洗礼,是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这样的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如果要从理性上来解释他这样的人,可以这样说,他的心境是一种归零心境,他把死就当作生,把生命的终点看成了起点,思想、精神、灵魂超然于生死之外。正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元帅,在当年打游击是写的《梅岭三章》那样:“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就是革命者对革命事业生死不渝的坚贞气节。“断头今日意如何?”诗开篇就直截了当地将死亡问题提了出来,以如何面对断头之危自问,这充分显示出革命者勇于面对死亡的英雄无畏气概。生命对于人生只有一次,面临断头的时刻,任何人都会有一些想法涌入头脑之中。此时此刻,革命者想到了什么呢?他首先想到的是创业艰难百战多,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为了开创革命大业,已经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的战斗生活,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今日断头也是死得其所,实在没什么可顾虑的。这一问一答,问得率直明快,答得慷慨豪壮,革命者视死如归、甘于为革命赴汤蹈火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为之心动。面对死亡的危险,诗人想到了革命大业尚未完成,今日断头实在是死不瞑目。于是他展开想象,以富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续写了豪情四溢、气贯长虹的壮言:“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泉台,犹言泉下、地下、泉路、泉壤等。陈毅以泉台比喻反动派统治下的人间地狱,以阎罗喻指祸国殃民的反动派,表示自己一旦牺牲,就要到黄泉之下去招集先前死难的战友,组织起十万浩浩荡荡的大军,直捣阴间地府,去斩下阎罗的首级。这两句诗壮怀激烈,笔墨酣畅,惊天地、泣鬼神,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所代表的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斗志,豪迈的英雄气概。
人生之两大端在于生和死。在生死存亡关头的抉择,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和气节。有人畏死远难,求生害仁,苟且偷生,遗臭万年;有人视死如归,杀身成仁,尽道取义,流芳百世。后一种选择,是我国自古以来志士仁人遵行不移的道理。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样志士仁人的杰出代表。雷金河理所当然就是其中一员,雷金河和他的战友,就是电影《平原游击队》的原型人物。李向阳他们端炮楼、挖地道,打鬼子,抓汉奸,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的故事就是来自他们这些出生入死的战士身上。
雷金河的一生雄辩地证明了他就是一个超越个人生死,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自己为之奋斗的信念、理想、事业的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他的这种勇气在战争年代,是珍贵的,在和平年代,就更是稀缺的了。这样的勇气,是我们民族,是我们国家,永远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质!拥有这样勇气的人是英雄,是我们人民永远热爱的英雄!
(二)“老坚决”坚持到底的勇气
雷金河的勇气是一种气势,这种气势是一种精神,一种一往无前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在革命队伍里最能体现其真实的内涵和作用,其表现在“这个军队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在战争年代,雷金河在对敌斗争中冲锋陷阵,毫不含糊。
1926年12月,周家庄乡所在区域建立了中共晋县特别支部,3个月后改建为中共晋县委员会。领导和组织农民进行抗捐斗争,迫使奉系县长取消“超前征收钱粮,增加苛捐杂税”的政令,随之;在县内20多个村建立农民协会。1930年周家庄有了第—批中共党员,他们是孙顺台、雷三娃和雷小四。在上级派来的冯化南同志(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员)的领导下,组织了“贫民会”,订立如下公约:第一,穷人在经济上要同舟共济;第二,婚、丧、嫁、娶不给地主帮忙;第三,不白给财主帮工,财主雇佣穷人做活,要给工钱;第四,霜后花要让穷
周家庄“老坚决”的实践勇气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3:03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2027.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