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会计信息是企业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将导致决策者在做出相关决策时判断错误,从而进一步影响上市公司的利益,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秩序。文章分析和探讨上市公司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原因,结合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情况,提出治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对策和建议,主要从4个方面分析,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民事赔偿制度,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健全和完善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表现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给信息使用者提供了虚假情况,给决策者制定相关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粉饰业绩,利用控股股东和非控股子公司虚增销售,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在亏损,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造假,利用资产减值准备金的提取和冲回控制当期收益。同时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薄弱,甚至故意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以上分析看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令人担忧,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上市公司的声誉,阻碍了证券市场的有序发展,侵害了会计资料使用者的利益,增添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动摇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构成经济生活中的隐患。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随着证券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必将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从全社会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宏观因素主要表现在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职能部门既多又乱,造成了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微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公司管理者人为干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现有的上市公司中,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由于改制不彻底,不少上市公司至今也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致使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现代公司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从而产生了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及产权主体的缺位,形成了公司内部人掌握较大的控制权,有些管理者为了个人利益从中牟取私利,给公司带来损失,欺骗投资者。
在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下,公司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直接受制于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偏好,会计不再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公司客观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系统,而是为经营者直接操纵和反映其意图的工具。因此会计信息失真的真正原因不是会计人员,也不是某一个具体监管部门所能防范的,而是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少数不合理、不规范的治理结构造成的。
(二)利益驱动是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1、《首次公司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第33条:“发行人应当符合的条件:(1)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该条例明确指出,企业要获得上市资格必须在上市前3年连续盈利。一些未上市的公司为了争取上市连续舞弊,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制造出连续3年盈利的假象。
2、准予上市的公司为了满足增发新股或者配股的条件,提高股票的价格,达到从资本市场上捞到更多资金的目的,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虚增利润,不惜多交税,以证明其盈利能力,欺骗投资者。
3、《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56条规定:“上市公司最近3年连续亏损,在最后一个年度内未能恢复盈利的,由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为免于被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上市公司管理层就会操纵会计利润,随意夸大或者缩小客观事实,编制虚假会计报表。
(三)低廉的违规成本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
一方面,被查处的机会很小。由于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监督手段落后,监督人员不足。有些单位和人员作为执法者不认真执法,反而与上市公司串通一气,合作舞弊,使造假信息更具有隐蔽性,增加了查处的难度。
另一方面,即使被查处出来,其所受的处罚力度也不够大,使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相对低廉。《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05-10-28修订)》第193条:“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现行法律制度下,公司管理当局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几乎为零,不必为上市公司上市后利润的下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对于那些追究了法律责任的,也只是限于追究其刑事责任,目前几乎没有一个公司因制造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给财务信息使用者造成损失而真正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案例,使得保护投资者利益成为纸上谈兵。我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处罚主要为罚款和要求撤换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宣布其为资本市场禁入者,但这些并未使他们受到实际的处罚。轻微的处罚较之造假带来的巨额收益是微不足道的,这无疑助长了上市公司会计失真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四)部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会计队伍中存在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较低的现象,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准则》的掌握、运用水平差异较大。新准则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要求很高,会计人员需要深入了解业务背景,剖析相关合同协议的条款。同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对象和形式缺乏针对性、适应性和灵活性,不符合知识更新的要求,继续教育流于形式,不见成效。因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导致对会计核算原则、方法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彻,会计处理不规范,从而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法》颁布实施以来,会计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但仍存在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不高。一般来说,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跟会计信息质量成正比。在现实中,部分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忽视会计职业道德,违背职业操守,在利益的驱动下,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披露不真实信息,误导决策者制定相关决策。
(五)监督体系不完善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5章第27条、第31条、第32条规定将会计监督作为一项重要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2:38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195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