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思考
摘要:提高审计质量也就是抓好审计过程,就要按照审计作业程序,规范各个环节的作业标准和方法,分层次实施审计把关、监督和责任追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目标的随意性,质量控制标准的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审计工作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审计质量也得不到保障。文章从审计工作的多个角度分析了提高审计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审计;计划;管理;模式;质量
一、审计质量控制的概念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按照确定的审计目标,运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从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到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结论落实、情况报送、信息传递等一系列环节无不与审计质量息息相关。审计目标是指审计工作力争实现的结果和成效;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指审计机关关于审计质量的总体要求和意愿;审计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指围绕审计目标,用质量控制标准指导和控制审计每一个环节,确保审计质量。
二、明确审计目的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本保障
审计是第三方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的过程,审计的目的就是监督、鉴证和评价受托人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并通过审计反映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资料的可信性,这是任何类别审计的共同目的,而审计目标是审计目的的具体化。任何一个审计项目都要有审计目标,不同类别的审计有不同的审计目标。在一个审计项目中,明确了审计目标就等于明确了审计的方向,审计最终才会得出结论,否则审计活动是盲目的,审计的论点是分散的,审计质量是无法保证的。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必须首先确定审计目标,并根据审计目标选择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审计的范围、设计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目标的确定决定了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选择。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要围绕审计目标按照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收集审计证据,并且针对审计目标不断对证据进行评价和鉴定,围绕审计目标,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归纳,提出初步的审计意见和结论。审计证据收集的过程,就是证实审计目标的过程。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相关性,也都是针对审计证据对于审计目标的证实能力来说的。在报告阶段,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审计目标出具评价意见,编写审计报告。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要根据其对审计目标的影响程度来决定是否写入审计报告进行披露。审计评价的范围也仅仅限于审计目标,而不是对所有的事项和方面都要进行评价。可见,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为实现审计目标提供保证的,审计每一个环节都是为实现
关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思考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8-18 10:02:10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188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