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尧治河村崛起的秘诀探析
摘要:20多年前,地处鄂西北大山深处据说先祖尧帝曾经居住过的尧治河村,还是一个穷山村。经过20多年的历程,在孙开林的带领下,村党组织带领全体村民,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愚公移山的毅力,排除千难万险,终于过上了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尧治河村也成为湖北省保康县首富村、襄樊市明星村、全省500强村和全国文明村。20多年的沧桑巨变,尧治河人创造了可以载入史册的奇迹,谱写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奋斗、共同富裕的辉煌诗篇!他们创造的“不等、不靠、不要”思想、精神和作风,是他们创业实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崛起的秘诀,值得我们细心解读。
关键词:尧治河;孙开林;不等、不要、不靠精神;集体经济
尧治河村地处神农架林区,房县、保康县交界处,平均海拔1700多米。山高坡陡,沟深谷狭,自古就是“竖起来的路,挂起来的田”,“上山碰鼻子,下山闪腿子”;到了尧治河,“向下看万丈深渊,向上看悬崖峭壁,前后左右不是大山,就是峡谷”。这里气候十分恶劣,当地人描述为“四月雪,八月霜,六月早晚寒气凉”,“烤火烤到六月二十九,七月初一又接手”,庄稼“种早了不出,种晚了不熟”。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样的山旮旯里,乡亲们尝尽了贫困和与世隔绝的辛酸,做梦都想有传说中尧、舜那样的人来改变大家的命运。尧治河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
在这样令人难以想象的,近乎绝望的困难境地,尧治河人没有屈服,没有退缩,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未来美好理想的憧憬。从1988年起,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贫民,向恶劣的生存环境挑战,依靠自己的力量,凭着愚公移山的毅力和人定胜天的信念,劈山修路,炸石开矿,筑坝办电,改田建园,兴工办厂。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终于甩掉了贫困帽子,1998年跃居保康县的“首富村”,跻身全省500强。到2002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800万元,上交税费1300万元、人均贡献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村级固定资产达到6500多万元,9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楼,几十家农户相继买回了小轿车。全村实现了“七通八无”,就是户户通公路、通电、通水、通广播、通电视信号、通电话、通客车,无群众负担、无刑事治安案件、无计划外生育、无群众上访、无失学儿童、无封建迷信、无非法传教、无“黄赌毒”。该村党支部在2001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十佳村党支部书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并当选为省九届人大代表、省八届党代会代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七大代表。
尧治河村崛起的秘诀是什么?孙开林曾经讲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灵魂深处有一种精神,那就是不等、不要、不靠,一切全靠自己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这可以作为我们探析尧治河村崛起的一个概括说明。下面我们不妨深入分析他们的“不等、不要、不靠”。
一、“不靠”是基础
不靠意味着不靠别人,只靠自己,自己就是尧治河村集体,就是尧治河村全体村民。靠自己,就是依靠村集体的力量,来办一切事情,这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在尧治河的具体体现。这是任何地方要发展的必然选择。试想,假如没有这样的精神支撑,那就会陷入依靠别人的怪圈,也许在短时期还可以维持,可是一旦所依靠的别人出现了困难,不能再提供帮助,靠山一倒,自己也就跟着垮了。因此单别人是靠不住的。
从哲学上讲,事物变化,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就是说,内因是首要因素,即使靠别人,也需要由自己这个内因去决定是否要“靠”。一个村的发展,客观环境再好,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没有一个团结的集体,什么都会靠不住。相反,像尧治河村,有了孙开林这样的让大家信得过的带头人,以及由他率领的村领导班子,加上他们紧紧依靠党员、干部、群众,大家拧成一股绳,全村的发展就有了依靠,这就是真正的“靠”,有了这个“靠”,才会说“不靠”,才敢说“不靠”!这就是“靠”与“不靠”的辩证法。
尧治河村的崛起始于孙开林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那是1988年冬天,一直为尧治河村的出路呕心沥血的老支书,召集党员献计献策。孙开林说:“(我)还是一个民办教师,本可以专心地教我的书,过我的小日子,虽说不上富裕,也能养活一家老小。但多年来,看到一直贫穷落后、荒凉萧条的村子,看到一直穷困潦倒、饥寒交迫的乡亲,心里早就不是滋味。因此,在这个会上,我忍不住抢先发言,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没想到我的想法立即得到其他所有党员的赞同,并且一致要我出来牵头。”他就这样成为尧治河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乡亲们走上了新的创业之路。
应该注意的是,孙开林的举动正表现出一种他个人“不靠”别人,要靠自己的主人翁姿态。进一步看,一旦他走上村领导岗位,他的那个“自己”就不是他个人了,而是村党支部以及全体村民。试想,如果他的那个“自己”仅仅是他个人,那么,老支书不会相信他,党员不会选他,村民也不会拥戴他。这是孙开林完整地掌握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理论,艺术性地把握了个人和集体,和组织的关系的结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团结的依据,团结的力量。
孙开林以及尧治河村在新的创业之初,不靠谁,靠谁,他们是十分清楚的,他们要靠的是全村村民,除此之外,他们不是不想靠,而是不好靠。这正好符合客观历史规律,《国际歌》里不就唱到“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吗?这也合乎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讲究主体性,所谓主体就是做主的“体”,市场主体可以是作为自然人的个人,也可以是作为法人的企业。尧治河村作为市场主体就是村集体,这又把握了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基本要素。由此就不难推断,尧治河村为什么后来能够在社会主义
鄂西北尧治河村崛起的秘诀探析
点击下载
上一篇:国家所有、农民承包制土地制度的初探下一篇:新农村建设召唤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本文2010-08-18 10:02:06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187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