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文章简述了我国农业信息服务现状,论述了高校图书馆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重要意义,以及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三农;信息服务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高我国农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要依靠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有利于促进农村科技进步,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科技人员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农业信息服务现状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小规模生产经营已使农民习惯了种什么、养什么全凭经验,他们对信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同时,由于经济基础、文化素质和地理区位的限制,他们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上网发布信息。农民的这种信息意识影响着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农业信息资源缺乏多样性
农村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的地区农业图书资料、网络信息资源缺乏多样性。虽然我国广大农村都建立了无线电或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话系统,但他们所能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范围有限,农业实际上获取的有用信息资源微乎其微。信息资源的开发成果推广范围有限。我国农业专家系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于全国的广大农村来讲,农业生产还没有达到科学指导的程度,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还没有引起农民的响应。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地研制还没有达到实用水平,实用性差,不能因地制宜。
(三)农业信息发布的渠道不畅通
农村基层主要是靠开会、办班、发资料、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等方式传播农业信息,显然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要求。农业信息传播的落后性、被动性必然造成农业信息的滞后,极易导致农业生产的大起大落,导致农产品过剩或短缺,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据统计,在分散经营的农户和国家统计局之间的信息传递至少要半个月的时间。
(四)农村缺乏农业信息网络人才
广大农村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能对网络农业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解答疑问,能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等。而由于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使得目前农业信息网络人才极度缺乏,有用的农业信息资源还未真正开发出来,农业经济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低下。
(五)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偏低
美国41.6%的家庭农场、46.8%的奶牛场都已进入各种农业信息网络。相比之下,我国农村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农业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的农户比率只占全国用户的1%。农村普遍存在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网络化程度较低、上网费用高、信息交流和共享不畅等问题。基层缺少收集、处理、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施,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信息服务中介组织严重缺乏,信息来源可靠性差,致使不少假信息和过期信息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二、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的意义
(一)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作为决策者,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来查阅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但又没有一种特别合适的情报信息载体能提供让他们用最少的时间来研究做出正确决策所需要的完整的文献资料。高校图书馆应与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编发《农业信息参考》,本着内容广、信息量大的原则,从大量的报纸、期刊、资料中,筛选出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定期提供给农业部门的各位领导以及省、市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他们更好地做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二)为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三农;信息服务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高我国农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要依靠农业信息化。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有利于促进农村科技进步,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科技人员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农业信息服务现状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小规模生产经营已使农民习惯了种什么、养什么全凭经验,他们对信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同时,由于经济基础、文化素质和地理区位的限制,他们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上网发布信息。农民的这种信息意识影响着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农业信息资源缺乏多样性
农村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的地区农业图书资料、网络信息资源缺乏多样性。虽然我国广大农村都建立了无线电或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话系统,但他们所能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范围有限,农业实际上获取的有用信息资源微乎其微。信息资源的开发成果推广范围有限。我国农业专家系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于全国的广大农村来讲,农业生产还没有达到科学指导的程度,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还没有引起农民的响应。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地研制还没有达到实用水平,实用性差,不能因地制宜。
(三)农业信息发布的渠道不畅通
农村基层主要是靠开会、办班、发资料、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等方式传播农业信息,显然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要求。农业信息传播的落后性、被动性必然造成农业信息的滞后,极易导致农业生产的大起大落,导致农产品过剩或短缺,影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据统计,在分散经营的农户和国家统计局之间的信息传递至少要半个月的时间。
(四)农村缺乏农业信息网络人才
广大农村缺乏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能对网络农业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解答疑问,能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等。而由于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使得目前农业信息网络人才极度缺乏,有用的农业信息资源还未真正开发出来,农业经济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低下。
(五)网络信息资源服务偏低
美国41.6%的家庭农场、46.8%的奶牛场都已进入各种农业信息网络。相比之下,我国农村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农业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的农户比率只占全国用户的1%。农村普遍存在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网络化程度较低、上网费用高、信息交流和共享不畅等问题。基层缺少收集、处理、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施,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信息服务中介组织严重缺乏,信息来源可靠性差,致使不少假信息和过期信息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二、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的意义
(一)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作为决策者,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来查阅分析大量的文献资料,但又没有一种特别合适的情报信息载体能提供让他们用最少的时间来研究做出正确决策所需要的完整的文献资料。高校图书馆应与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编发《农业信息参考》,本着内容广、信息量大的原则,从大量的报纸、期刊、资料中,筛选出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定期提供给农业部门的各位领导以及省、市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他们更好地做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二)为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
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探索与思考
点击下载
上一篇:城市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探讨下一篇:楚文化元素之图形设计的应用
本文2010-08-18 10:01:04发表“财经金融”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1692.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