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干部违规侥幸心理探析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0-08-15浏览:2032下载277次收藏

侥幸心理,特别是职务性侥幸心理是担任国家公职或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明知自己的行为违规违纪,但认为可以逃脱法规、党纪的追究,放任自流或是积极获得不法利益的心理状态。它是直接诱发违规的心理因素,表现为心理主体背离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有危害公务活动的廉洁性的心理倾向,有实施侵害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和社会管理职能,并对国家利益、经济秩序、公民人身和民主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管理秩序,行政秩序,经营秩序构成威胁的可能。现在我结合工作实际,从我理解的违规侥幸心理的涵义,特点、表现,原因及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一、侥幸心理的涵义

侥幸心理在我们工作中,说的比较多,但具体研究却很少,经过查阅侥幸在汉语词语词典中释义为由于偶然因素而获得成功或免去灾祸。在高级汉语词典中,指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而心理在汉语词语词典中释义为客观事物在脑中的反映。是感觉、知觉、表象、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意志等总称,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两部分。干部违规侥幸心理可以理解为:个别干部为获得某种利益的成功或减免因违纪带来的后果,企求非分的一种违纪的内心活动。可以从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和心理主体、客体四个方面来理解。主观上,干部违规侥幸心理具有主观故意性,即明知行为会触犯法律、法规或纪律规定而仍然放任行为的发生,并贯穿违法违纪行为的始终;客观上,干部违规侥幸心理是导致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发展的心理因素,并在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后为干部逃避责任提供心理安慰。干部违规侥幸心理的主体在具有违纪或潜在违纪干部当中;其客体专指违法违纪行为侵犯的法律、法规和纪律条例。

二、干部违规侥幸心理特征

任何事物存在总具有一定的特征,干部违规侥幸心理也不例外,其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私利性。违法违纪干部在产生侥幸心理的过程中,往往是为个人或与已有利益关系的人与单位获取某些利益,在主观上产生获取某些利益的主、客观要求。

二是无轨性。无轨性即行事没有规则,不按轨迹行事。往往心存幻想,允许自己通过非常途径实现自己的某种欲忘或自我的价值。

三是攀比性。干部违规侥幸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干部个人与社会上其它人相比,感觉自我在某个方面不如他人,造成心理的失落,进而在有机会的情况下,为达到实质上的平衡,心存侥幸,冒险违纪;如有些干部,看到社会上的人出入娱乐场所,在攀比失衡的情况下,追求心理平衡,产生别人找,我怎么就不能找的错误心理,结果是走入违法的道路。

四是隐蔽性。在实践这种违法违纪侥幸心理的时,由于害怕被查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隐蔽作业,掩人耳目。

三、干部违规侥幸心理产生原因分析

干部违规侥幸心理形成过程中,主观和客观因素是相辅相承的,主观的心理动机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便会触发违纪行为,但主客观因素,对干部违规侥幸心理产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干部违规侥幸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专业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干部违规侥幸心理探析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