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层教育系统商业贿赂的特点、原因及治理对策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8-15浏览:2985下载271次收藏

商业贿赂破是坏社会风气,腐蚀党员、干部和企业从业人员,成为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发生在教育行业的教学设备的购置、教材、图书的购置,以及基本建设、修缮项目等商业贿赂行为其教训深刻,影响极坏,给我们警醒。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维护教育行业的良好形象,是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的任。我们要把握基层教育系统商业贿赂的特点,坚决杜绝教育行业不正当的交易行为。

一、基层教育系统商业贿赂的特点

商业贿赂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回扣、折扣、佣金,基层教育系统商业贿赂也不外乎这几种形式。但是作为教育行业商业贿赂,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1、贿赂主体有权。基层教育系统商业贿赂的主体主要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部门和学校领导。如近年以来检察机关查处的犯罪嫌疑人均是在教育部门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由于缺乏监督,导致这些人员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多发。并且基层教育系统摊子大,牵涉到业务多、人员多、动用资金多,成为各类不法商贩竞相争取的对象。凡是掌管一定人事、财、物权力的人,都有可能成为商业贿赂的主体。在查处的案件中牵涉到教育局个别领导、中层干部、中小学校校长及个别教师,在销售的各个环节均有涉案人员。

2、发案部门集中。教材采购、基础建设等环节成为基层教育系统商业贿赂的高发区。在查处的案件中发现,基层教育部门的一些单位,在学校基建工程、协助推销、销售教材和教辅材料过程中,较多地存在收受新华书店、出版社及个体批发商、建筑商给予的“回扣”的问题。涉及到的一些部门和个人能利用教育系统的行政垄断获取非法利益。教研室编印有关的教育辅导材料,利用职权强行向中小学摊派;在负责全市中小学考试试卷编印过程中,也可获取大量回扣。个别学校在采购教育器材、试验器材过程中,也存在接受贿赂的现象。负责中小学教材征订工作的部门,也在垄断教材的征订工作。此外,一些教育部门利用职权,在为学生办理各类保险的过程中也存在收受回扣的现象。

3、窝案串案突出。基层教育系统商业贿赂犯罪呈群体性趋势,行贿人向多人行贿的窝案大幅度上升。往往涉及到整个部门,涉及到中层干部、领导干部,甚至普通职员也参与进来了。犯罪金额虽然不能和纯商业系统比较,但是也足以达到能立案侦察的程度。

4、贿赂形成惯例。在查处中发现,一些教育部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收受图书、教学辅导材料回扣的现象,并且在教育系统形成了一定的“行规”。如教材的回扣率一般在20%左右,教学辅导材料的回扣率更高,一般在35%左右。这些回扣一部分流入了各个部门私设的小金库,另一部分被一些部门领导和经手人员中饱私囊。这些情况在教育系统内部已经具有一定的相对公开性。

5、行业背景特殊。近几年学校建设规模扩大,经济活动比以前大大增多。以前,一个学校可能好几年才会盖一栋楼,而现在是一年盖好几栋大楼。随着学校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必然也渗透到学校中来。目前学校的财务管理比较简单,制度建设不够规范,监管滞后,存在不少监管死角。

6、社会危害严重。教育是社会公平的底线,一些教育部门和个人追求非法利益,导致教育系统“回扣”现象严重,这些回扣、贿赂最终被转嫁给学生,加重了学生家长的教育负担,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基层教育行业商业贿赂破坏的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交易秩序,造成国家和私人的财产被大量的侵吞,直接影响了国家的商务环境和投资环境,影响了国家的改革开放,也成为产生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的温床。

二、 基层教育系统产生商业贿赂的原因

1、教育不力认识不够的结果。多年来虽然在不断开展反腐倡廉及法规法律的教育,但往往流于形式,真正管用有实效的教育活动不多,同时缺乏对贪耻廉荣思想的广泛深入宣传,而现实生活工作中一些不廉洁的现象不断侵蚀着基层教育系统的人们,其思想认识不到位,削弱了这些人的自律、慎独的意识,其冒险的违纪违法行为随之产生。由于基层教育商业贿赂行为的隐蔽性强,认定、查处都有难度,风险成本低。一些人认为不一定能被发现,想侥幸跑过查处。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使教育系统商业贿赂行为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基层教育系统商业贿赂的特点、原因及治理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