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关于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妇联关于加强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全国、全省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中央综治办、省综治办《关于2010年加强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方案》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州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助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藏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州综治委制定了《xx州2010年加强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工作实施方案》(x综治[2010]5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认真落实好州综治办《实施方案》中提出的“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任务,进一步发挥全州各级妇联组织以及各级负责单位在推动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切实改善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健康、快乐、全面成长,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强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是一项关系提高全民族素质、提升国家未来综合竞争力的希望工程,也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原则,深入开展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维护其合法权益,营造全社会关爱服务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提高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积极探索关爱服务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的长效机制,为xx的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总体目标
各级妇联要通过积极协调各级综治办、发改委、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卫生局、广电局、团委、关工委等负责单位,摸清本辖区内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的底数,掌握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基本状况,分析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提出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和政策建议,建立健全基层家庭教育工作网络,切实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增强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创新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模式,切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留守、流动未成年人档案,使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建档率均达100%。
(二)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三)充分结合全州教改工作,家长学校建立和覆盖面以及 家教 老师的配备率均达100%。
(四)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家长家教知识普及率达100%。
(五)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法制副校长配备率达100%。
(六)对涉及留守流动未成年人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法律援助率达100%。
(七)结合基层维权网络,建立健全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点)和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阵地,对问题儿童进行指导帮助。
(八)发挥各责任单位的职能,成立儿童公益岗。
(九)留守流动未成年人计划免疫接种率达100%。
四、实施时间及步骤
(一)实施时间
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
(二)实施步骤
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制定方案、分解任务(2010年7月上旬)
各级妇联制定实施方案,及时协调召集各责任单位专门人员征求意见,下发文件。
2、落实措施、推进工作(2010年7月中旬至11月底)
各级妇联及时成立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协调召集同级成员单位,按照本案制定的目标,结合各地实际细化工作任务,深入基层开展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适时编制工作简报,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并将工作成效、工作经验上报州妇联和同级相关责任单位的领导,协调推动各有关单位落实工作方案。州妇联联系电话:8222104
3、总结考核、完善机制(2010年12月)
各级领导小组要及时对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进行总结,把握新情况,制定新措施,解决新问题,推动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深入开展。接受同级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和州妇联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督促和检查考核,查找工作薄弱环节,推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
五、工作安排
1、抓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横幅、文化演出等切实有效的宣传媒介深入宣传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目的、意义,使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服务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社会氛围。
2、抓调研,摸清底数。
摸清各自辖区内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分析他们的生存状况,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决策提供依据。
3、抓重点,联动推进。
一是重点抓好建立留守流动未成年人档案和联系卡工作。在摸清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底数的前提下,建立每个留守流动未成年人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委托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流动未成年人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确保不漏登、不错登、不重登。
二是重点抓好对留守流动未成年人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工作。要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管
妇联关于农村留守流动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本文2010-08-06 14:04:21发表“策划方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0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