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活动宣传教育材料
(内部资料 发至班组)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编 2010年7月7日
编者按:6月3日,张德江副总理在有关吕清森同志先进事迹的材料上批示:吕清森同志爱岗敬业的精神令人敬佩,值得弘扬。7月1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在电力系统向吕清森同志学习的活动。为帮助全体员工了解吕清森同志先进事迹,掌握其先进事迹精神内涵,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特编发本期宣传教育材料,供全体员工学习参考。
学习吕清森同志先进事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一、吕清森同志先进事迹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供电公司桦甸供电分公司送电站职工吕清森,穿越在长白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间,守护输电线路31年,走过了环绕地球近两圈的里程,发现输电线路大小缺陷数千处,为国家和企业避免经济损失数千万元。他总结的“采光巡线法”被吉林供电公司以他的名字命名并推广。他如山神般地守护着输电线路,被誉为大山里的“神鹰”。
一个人的长征。19岁参加工作,如今51岁的吕清森,大部分时间穿行在位于崇山峻岭和茫茫林海间的全长47千米的“红白线”(红石镇—白山镇)输电线路下,每天巡视15~20基杆塔,全程走下来大约半个月时间,31年共计7万多千米,相当于近6次两万五千里长征。“红白线”是吉林地区海拔最高、环境最差、巡护难度最大的一条66千伏输电线路,全线179基杆塔,跨越区域接近九成是山地、一成丘陵和一部分河流。山的平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几乎每个山头就有一基杆塔,最高的一基杆塔位于海拔1100米高的山上。吕清森刚参加工作时接手的“红白线”是单位里出了名的“线况最坏、导线最旧、线径最细、离地最高、环境最差、巡护难度最大”的“六最”线路。由于线路地形复杂,有时,吕清森为印证一处缺陷、一处隐患,遇到高山深沟,虽然两基杆塔之间的水平距离不过几百米,可是过沟爬山一上一下就得三四十分钟,甚至一两个小时……就这样,31年,吕清森不知徒步量过了多少遍这里的土地。他能如数家珍般细数这里的每一基杆塔,每一个接头,每一件金具,他与这条线路结下了不解之缘。吕清森每月要巡视一次“红白线”,每天巡视15~20基杆塔,全程下来大约半个月时间。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吕清森,每月至少要徒步200千米。山间没有路,没有人家,春暖花开时,隐藏在草丛里的“草爬子”专往人的头发和皮肤里钻,一旦被叮咬,就很容易导致森林脑炎,甚至莱姆病。冬季,大雪深得没过了腰,人迈不动步,就只好在雪上爬或滚。山雪融化时,裤腿常常被打湿大半截,两条裤腿冻成冰筒打不了弯。夏季,森林里闷热不透风,山洪暴发路难行,水大就要绕路,碰上下雨天,山坡泥泞异常,一路上不知要跌倒多少次。巡线回来,吕清森卷起裤腿一看,腿上都是伤,浑身上下满是泥巴、汗碱和树叶汁。
一代“神鹰”是怎样炼成的。2009年以前,未经改造的“红白线”线路状况不好,导线口径细、接头多,线路又处山区,雷区范围广,经常跳闸。夏天雷击、冬季覆冰是电力设备的大敌,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找到事故点异常重要。“线路就像人一样,刮风下雨、天气不好时,容易伤风感冒,所以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持健康状况。”每逢刮风下雨,吕清森都要到事故易发区,拿着小旗看风向,观察导线的摆动幅度,找出落雷规律,为今后的线路修建提供建议。有时,吕清森盯住导线上的一个目
创先争优活动宣传教育材料
点击下载
上一篇:医院各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创新多下一篇:浅谈几成法院如何开展三项重点工作
本文2010-07-30 17:54:02发表“经验信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70606.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