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如何通过流程再造实现国税征管业务效能的最大化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0-07-30浏览:2791下载219次收藏

 国家税务总局在《中国税收征收管理战略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为不断提高税收征收管理水平,要“引入战略管理的工作机制”,要“加大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包含引进先进的管理科学”,要将“集约化”工作原理导入,推进“征管业务重组”。税收征管工作流程一直是税务机关日常税收征管工作的主线。现行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有效促进了税收征管手段和服务方式的改善,提高了征管质量,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但是,目前税收征管工作仍存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衔接不畅、管理缺位、信息传递、反馈和共享不尽如人意等问题,在征管业务流程上迫切需要进行重组和再造,优化资源配置,理顺征管职能,规范征管流程,逐步形成科学高效、良性循环的征管运行机制。本文主要围绕税收征管实施“流程再造”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流程再造”理论运用于税收征管业务流程的现实意义
      所谓的“流程再造”理论,原指通过对企业工作流程、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进行彻底反思和重新设计,以达到企业工作流程和生产效率的最优化,实现企业绩效的飞跃。它强调以流程导向代替职能导向,具有五种特征:一是组织结构扁平化;二是管理机制过程化;三是信息系统集约化;四是部门活动平行化;五是生产管理团队化。流程再造理论与现行税收征管业务流程的“核心”十分吻合,可引用流程再造理论的管理思想,建立一套与征管信息化和专业化相配套的业务流程,使之适应新征管模式的要求。
     一是按照管理过程化的思路重组征管业务,可以有效衔接征、管、查三部分业务,形成基于流程的新征管格局。流程再造借助网络手段,使管理面向“流水作业”,实现税收业务和信息的跨时空结合,既改变了基层税务分局 “小而全” 职能及诸事统管的状况;又克服了机构间业务衔接的矛盾,使分工更合理,职责更明确,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
     二是流程再造改变了信息传递、处理的方式,有助于提高信息处理效率,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流程再造主张减少管理层级,按照税收业务运转的环节设置相对集中的审批机构,可以较好地解决目前管理和审批环节过多、信息传递失真和低效率的问题,更加有利于垂直管理。
     三是流程再造需要以信息化为支撑对权力实施分解运行,有利于解决税收执法环节缺乏有效监督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权制约。一是建立税收管理事务的流水作业,并将机构设立、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和计算机应用四者连成一体,可以实现更深层次的专业化。二是将执法权力通过信息化进行分解运行,可以准确掌握税务机关的权利运用和纳税人的义务履行情况,明确界定双方责任,减少人为因素。
      四是流程再造需要对各类服务资源和管理要素进行整合,有助于建立科学高效的协作机制,实现人力、物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流程再造可以按照分工与合作相结合的思路,对现有的税务干部进行团队式改造,建立与竞争机制相统一的协作机制,实现税收业务的流程化、规范化和团队式操作,以有效解决目前分工过细、忙闲不均的问题,同时也是实现“管户”向“管事”跨越的有效途径。
      二 、税收征管实施流程再造的基本思路
      要借助流程再造的理念建立优质、高效的业务流程,首先要以税收工作目标(组织税收收入,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为导向,重新优化和整合现有流程模式。其次要求税务机关全面树立服务意识,改变服务观念,满足纳税人的要求和愿望,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改善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关系。并且通过改变办税程序,设立集中服务窗口和综合服务部门,实现“一窗办结”,降低纳税人在一个办税程序中多头跑、多次跑的几率,提高办税效率;同时减少不必要的事前程序,强化事后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办税手续和时间,从而树立起税务机关文明、高效的政府机关形象。
(一)明确税收征管业务的主流程。根据流程再造理论,把办税的环节设定为“咨询—受理—调查—核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谈如何通过流程再造实现国税征管业务效能的最大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